用心尽责,谁能担当大任。然而这些人大多都年岁高、资历老、陛下要探查起来也会多有顾虑,那么最好的手段便是借着编撰前朝史书的名义来遮掩。如此,大人应该能够明白为何宋国公来找的是你了吧。”
谏议大夫一脸恍然大悟样子,太子少师向木匠露出了赞许的表情,两人并不知道他刚才说的话其实都是临场瞎掰的。
田舍翁只想实现理想,没往这方面花心思,老登只是太闲,并不会去考虑那么多,而这次的经历也让穿越者意识到了改变历史的不确定性。
自己谋划的事里又有不少放在唐朝是于礼不合、匪夷所思、甚至是惊世骇俗的。而另一边魏征是个敢跟皇帝叫板、当面开怼的人,萧瑀更是还有二十多年好活、还能有五次官至宰相,二人都是大唐有名的诤臣,要是到了关键时刻他们两个跳出来作妖可就麻烦大了。照今天的情况来看,以后遇到他们时最好还是要见缝插针,努力施加影响让事情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才行。
“先生所言正是老夫之意。玄成啊,此机遇千载难逢,你可要好好珍惜啊。”
“既然国公如此看得起,下官便当仁不让了。这也还要多谢王先生,在下愚钝,多亏了先生解惑。”
“魏大人折煞草民了,我也不过是喜读史书,在这方面多少有些在意而已。”
三人又互相客套几圈,再哈哈一笑,眼看着这个话题就要圆满,王珏玉决定就在这时夹带私货。
“说起来,国公爷可识得一个叫封伦的人?”
“老夫是认识这个人,现任尚书右仆射,当初还是老夫向陛下推荐他的。他是怎么了吗?”
“其实是草民在江南游历时,听到些关于他不太好的风声。”
“慎言!民间议论捕风捉影无凭无据,德彝虽是前朝旧臣,但如今也已是朝中大员、爵至国公,其地位不是应该受风言风语摆弄的。”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萧瑀一怔,自己以前劝谏隋炀帝时就曾引用过这《风赋》中的词句,当时的情况还是很应景的,但木匠此时引用这个典故是什么意思?放在平常自己是不屑于去深究贱民的想法的,但是,万一,如果,他说的其实是皇帝不方便说的话呢?
“你想说的到底是什么?”
“在下说的话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我只是个底层的小民,听到的都是些底层的风声,只是这风声之大,使得我对身居高位的大人们的反应感到奇怪。我听闻封大人在前朝时便已经是手掌大权的高官,还参与了许多恶政的制定,后来投身大唐,太上皇对他先是斥责、之后却又重用、甚至是褒扬,其前后矛盾,实在令人费解。”
“这本就不是你能知道的事,你也不该去探究。老夫在这里好心告诫你一句,即便是心有好奇,也需注意自己的身份。”
“多谢老国公关爱。在下并非是想深究封大人的过往,但他跟随炀帝去过江都,亲身参与到了那场震惊天下的变动之中,如今更是贵为大唐国公。所以无论修撰的是前朝的史书还是太上皇的起居注,他的言行最终都会大白于天下,在下现在多此一嘴,也只不过是希望大人能为这国朝大事提供些佐证或是辨伪的线索而已。”
萧瑀默然。
其实自己心里也有觉得奇怪的时候,德彝担任尚书右仆射前后的作为确实有不自然的地方,但碍于是自己举荐的关系也不好多问。但既然事关国史,就已经不是谁好奇不好奇的问题了。
“好吧,老夫明白了,我会寻空问问宇文士及的。但老夫还是那句话,这不是你这种身份应该关心的,以后你也莫要再提。”
“在下谨记国公教诲。”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