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能知道了昨天自己派李君羡出去办的事,现在做的其实是在为王珏玉求情。
“辅机你说。”
“在原来的计划中,是让朝廷把重建受灾村镇的任务交给了将作监,以此削弱工部里的世家势力。臣斗胆,请陛下再准许将作监使用这次赈灾时收集的原料制作甲胄弓弩。”
“但即便是算上这份功劳,也并没有让我们的计划推进多少吧。”
“臣的家丁在关中收购冻死牲畜时发现某些地方官吏有帮助世家藏匿丁户的现象,其中涉及到了民部的官员。微臣可以以此入手,在他们的考核和任免上运作。”
“行了,都这么多年的交情了,你不用跟朕搞这些铺垫,有话就直说吧。”
“……陛下,在这次赈灾中,参与到捐赠钱粮换耕地肥田的主要是原秦王府中的老伙计,虽然一开始我们没指望能以此获利,但结果是所有人都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回报。”
“到底是怎么回事?”
“以臣等三人为例,去年举事之前我们还只是秦王府中的小小幕僚,一朝功成,我们就都成为了实封过千户的国公。虽然我们也从陛下处得到了许多钱财贵物,却因诸事缠身没有在食邑多下工夫,而通过在此次赈灾中以钱粮换取灾民肥田,不但使得封邑里的田地肥力提高,更是直接免去了春耕时的劳动。如此,待到秋收,朝廷中那些早年便在陛下身边效力的臣工将会成为百官中收入最为丰厚的一群人。王先生之功,不止最初的万石粮食,还大大增加了我方在朝中的实力,微臣斗胆,请陛下不吝赏赐。”
其实三人只是知道老大把王先生抓了起来,并不了解他藏拙到了何种地步,还在使劲地往他身上添加功劳。皇帝只觉头疼,揉了揉太阳穴,不想再废话,直接把手上魏征刚上交的记录甩了出去。
“克明,这次赈灾是朕让兵部来做具体执行的,他一个木匠使用朝廷财物人力偷偷做下这些私事,用不用军法处置?玄龄,作为中书令,朝堂中各势力的均衡很可能就要倾覆了,计划要修改成什么样才比较稳妥?辅机,既然你说他有大功,那你这个吏部尚书就来说说,要不要给他个官做做,又有哪个官署愿意接收这种无视规制的狂徒?”
官老爷们初看记录时先都是惊喜,听了这冲鼻上脑的话也是眉头一皱,面色渐渐苦了起来。王先生的奇技太巧、会引起的变数太多、要想将这许多的事物理顺实在太难,好在老大刚才的暗示已经很明确了,上级给出了办事的方向,方案也就好提出了。三人小声分析了一下局势的走向,交换了一下意见,国舅爷便自愿承担起了先锋重任。
“陛下,不如就以退为进吧。”
“怎么?辅机这么快就想好了吗?”
“嗯。王先生所作之事其实已经影响到了未来的朝中均势,既然无法遮掩,也只好及早给出定性,以此求取先机。另外先生所献之物许多都需要底层的工匠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气候,而如今陛下可用之人却皆在朝堂,实际能出力劳作的人中并无良才。既然要利用好先生的技巧还需要时间,那就索性扩大事态,改功为过,多罚几人,也方便为以后安插布置。”
长孙无忌本来还觉得这计策有些过于冒进,没想到却是正中皇帝心意。李二深知王珏玉的这些奇技淫巧不但可以作用于朝堂之上,更是能挖了一众世家在地方上的根,为了牢牢掌握这股力量,让谁去做具体的执行自己才能放心那是不言而喻。
“你既然是吏部尚书,就快去安排相关的人事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