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皇帝的安慰,王珏玉思考了片刻,觉得现在确实不应该再卖弄后世的知识,只好一五一十地把能想到的都说了出来。
“现在接收的流民有六百七十三人,给他们做过记录后草民发现他们大多是老弱妇孺,也明白了些百姓变成流民的原由。虽然原因可以分成天灾、战乱、疾病等很多种,但说到底其实原因都可以归结为家中劳动力去世,活下来的人失去了养活自己的能力。就算是因为无田可种而导致吃不上饭,但青壮男子只要卖身给世家大族拼把力气就能生存下去,所以会走头无路到跑来草民这里喝浆糊的流民中女性非常多。”
“朕和文学馆的学士们也讨论过这些。天下经历数百年战乱,不止流离失所的男子会依附世家,世家也会拿出余财广纳妻妾。乱世中百姓家破人亡,世家却愈加人丁兴旺,最终世家大族手中掌握了难以计数的土地和人丁。”
“正是因为现状和草民想像的有所出入,导致原来制定的计划难以实行,不得不另想办法破解困局。”
“于是你就让程咬金满长安城抓人,让这些犯人做为劳力,推进安置流民的运转。”
“陛下明鉴。按照原来的想法,只要让流民有吃有穿、有居住的地方他们就会安定下来。但因为作为劳力的男丁的缺失,就算把女性流民安置好她们还是无法靠自己活下去,更没有余力来供养卫所。草民想的办法是把工作分成两种,流民负责营地里日常生活的琐事,犯人来做需要体力的建设工程。以后若有改过自新的犯人,看看能不能和流民中的女子结成家庭,这样才算安置的工作成功。”
“嗯,想法不错。做好这方面的记录,之后报上来让朝廷讨论一下是否可行。”
“这个么……其实最近出了些新的情况,表明这个方法也不是上策,这使草民又有了别的想法。”
“哦?什么情况,详细说说。”
“宿国公府抓来的犯人都是无赖宵小,这些人卑鄙无耻、不识好歹,就算学会了维生的正经手艺也还是想着不劳而获。他们德行败坏,没有女子愿意嫁给他们,反倒是在这里帮忙的瓦岗军老兵颇受流民欢迎。昨天有一个老兵过来找我,说已经和营地中的一个女子定了终身,询问落户籍的事。草民想的是能否把军中各个卫所的单身汉都叫过来,看他们能不能和这些女子成个家。”
“不行!不说这营地里能有多少适龄女子,婚姻嫁娶要遵循长辈成命是礼制,你这想的都什么蠢注意。大唐重儒家孝悌,更是以黄老学说治国,下令强结姻缘这种事有违天常人论,绝对不行!”
“那……那就请朝廷允许在营地里举办歌会吧。《诗经》中有不少地方上的情歌,通过在歌会上唱这些歌来让人们产生结缘的心思,想来多少会对流民安家落户有些促进作用吧。”
“……好吧,不过也仅限于此。朕会命辅机找合适的官员操办歌会,有流民想结亲落户的话让房遗爱暂且记录下来,这方面的事你以后不准插手。再说说别的吧,那天你请求安置流民时说不用朝廷出钱,还能供养卫所。不用朝廷出钱的手段朕是见识到了,你又是打算如何让安置好的流民供养卫所?”
“在下的想法是用工商业来供养卫所。关中的土地已经开垦了上千年,大唐立国后这里也没有再经历过战乱,加上朝廷的封赏和军户屯田,实在是没有足够的荒地用来开垦了。不过关中却有长安这个国际大城,包括西域诸国在内,可以让各地的商人们把天下八方万物都带到长安来交易。交易的货物中有不少是量大利薄的原材料,朝廷可以召集工匠把手艺教给流民,让他们把原料制造成商品赚钱,就用这个钱来供养卫所。”
“这也很难做到吧。工匠内部有严格的规矩,即便是朝廷下令,工匠也不可能尽心教导,更别说让流民学成后赚大钱了。”
“在下愿意尽心教导啊。另外也不是要教会流民所有的技能,从《考工记》、《齐民要术》、《吕氏春秋》中寻一些平常物件的制作方法,根本不需要用到老师傅来教。”
李世民有些心动,也有些担心。世家不但控制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还把持了不少的产业,很多工匠更是在世家经营的作坊里讨生活。在长安附近建立一个专门制造商品的工匠聚集地肯定能赚很多钱,但这么做会损害谁的利益?又是谁会对这门生意眼红?不如只是让流民学习制造军备,应该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吧。
“先带朕去看看你制造的物件吧,图纸也要给朕讲解一下,以后这营地到底要制造什么由朝廷来做决定。”
这话才刚说完没多久,等走到了渭水边时,李世民就见到了令他震惊的风景。
便桥被加宽了接近两倍,几个推着只有一个轮子的板车的青年步伐匆匆,河边的渔船上,站着一个残缺的右臂上套着铁钩的汉子,铁钩穿过一条大草鱼的鳃从鱼嘴里露了出来,如同刀剑一般反射着寒光。对岸紧邻渭水处有一间新建的木屋,木屋外装着竹木制成的巨大车轮,流淌的河水推着动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