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会在天黑前回来报告是在李二意料之中的,没想到的是魏征也一起来了。而更没想到他们一上来竟没有先做报告,反倒让内侍取来热水,并且连门外的侍卫都要求一起屏退。
“殿下,今天臣等有意外收获。”
“是何等事情让你们如此慌张?甚至……还有些高兴?”
“此次奉殿下之命去见那王珏玉时臣等受到了他的招待,其端出来的食物十分可口,更奇的是这叫做花茶的香茶。临走时他还送了臣二人许多,并且更是说了一番有关民生的大论。”
听着两人兴奋地描述着,看着舒展开的茶叶,提神的缕缕清香钻入鼻腔,心中的好奇被勾得越来越强。等不及茶水温度降低,李世民直接捧碗灌了一大口。只觉一团香气自脏腑升腾而起直透天灵,全身的疲劳顿时一扫而空,就连眼前的景物好像也清晰了许多。
“好啊,这才是真正的宝物啊。”
“臣等得到的花茶一共五种,这种放了菊花的最是香气怡人。如果其制作方法真是那人说的那样,恐怕只要听过一遍,任谁都可以轻易地制作出这种好东西。”
“嗯,好!既然如此,该以此记他一功。他不是想求一个匠籍么,那便召他入少府,充个不入流的吏员,让他有了稳定的收入就足够了。”
说完,又灌了一口,舒坦的感觉更加明显,此物确实得自己欢心。
“殿下赏罚之分明自是无错,然先生之言,还是请殿下先听听为好。”
“先生?魏卿所言之先生到底是何人啊?”
“便是那数次献宝的无籍之人王珏玉。”
什么?那个魏征认了一个先生?那个隐户的才能居然大到能被魏征承认为先生?
“这倒是稀奇,此人竟得魏卿如此高赞,其中缘由,可否说于孤听听啊?”
魏征有点愣,那其实不过就是自己突然共情后蹦出口的恭维之言,一时间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殿下,臣在品尝过王珏玉制作的花茶后也曾想要为其请功,但他不仅一口回绝,更是说出了劝说臣等不应宣扬的理由。”
长孙无忌适时接过话头为魏征解了围,李二也太没在意,只转头继续去听一介小民能讲出什么高论。
“他为臣等推演讲解了如果将清茶推广出去后会发生的事情:王珏玉用其想到的独特方式处理鲜茶,不但使得加工过的茶叶可以保持完整的形状,并且大大延长了保存的时间。另外在清茶之中加入花卉的做法让茶汤增添了滋味,这种创新是全方面的,连平民都可以用较以现在更简便的方法品尝到从未有过的好物。而茶树这种作物多产于蜀地与江南,虽已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然因服用方式还很繁琐而没有广为平民接受,此时若加推广,必将引起风潮。问题是目前朝廷对江南地区的掌控还很是不足,由新品清茶带起的利益恐会全数落入那里的世家的手中,到时朝廷对江南动手就会更加困难了。”
现在还没到七月,现正在喝的菊花清茶应该就是去年制作的,但即便如此还有这般慑人心脾的香气,说明这新品的清茶在长时间的储存和运输上都没有问题,在市面上出现的话肯定会形成风潮,甚至有可能成为一种一直被人们所需求的商品。现在全国茶叶的产量到底有多少李世民不知道,但在受天下民众追捧的情况下,想来应该是不够全年持续不断地供应的。那人说有动摇国本的可能,倒也不算是危言耸听。
“那人说的就只是这些吗?”
“还有,他说主要出产鲜茶的蜀地有可能会遭到其他地方的世家的觊觎,当全天下都掀起购买清茶的风潮后作为原料的新鲜茶叶的价格也会变高,各地世家都会盯上目前已经有大量茶树的蜀地。即便是朝廷独占了制作清茶的制作方法也还是会有土地方面的问题,如果百姓觉得比起种植粮食,种植茶树更能获得利益的话他们自然就会选择去栽种茶树,这对朝廷日后征集粮草以对付梁师都和突厥都会非常不利。”
……确实如此。不说这清茶是否真的有那么厉害,单单是让外人知道皇族的喜好就足以会造很大的影响,如果再获得了天下百姓的认可,恐怕这种物品就能和盐铁比肩了。若是初时没有做好章程,以后再想收税甚至是收回国家专营都会变得无比困难。
“这么多道理,都是他一介小民说的吗?”
“是的,而且很明显还有所保留。不过以臣等的观察来看,他虽然是别有所图,倒也不会到处乱说。”
这话说得有些心虚,刚才的报告中其实掺杂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不过所有的这些都是来自王珏玉的启发,这么说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有关于他的身世,又是怎么说的?”
长孙无忌又把王珏玉的说辞原原本本地报告给主子,包括魏征的对话,都没有一个字的差错。李世民喝着茶,越听眉头皱得越紧。
“经历倒是传奇,但想也知道有夸大的成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