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章 操之过急 (1/2)

演的戏大获成功,趁着老板心中的感伤还没降温,木匠打算尽快把人领到工坊继续下一步的计划。

首先映入皇帝眼帘的就是几个工人正在组装纺车,匠人们拿取着摆放在一旁的纺车组件,三拼两接就装好了一架,看起来一切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不知一天下来能造出几百还是几千架纺车。

“这就是你提出来的流水作工吧,确实很快。在这里的工坊一天能造出多少纺车啊?”

“回陛下,在下建造此营地主要是用作试验,那纺车只是为了训练灾民熟习木工技艺用的,在下并没有打算在这营地里制造纺车。”

说时,那几个工匠又开始拆解刚组装好的纺车,期间还拿出一卷图纸参照研究,看来王珏玉的话所言非虚。

“那你选在这里建造营地做实验,到底是做的什么打算?”

“此处位于关中出入子午道的要地,且依山伴水,离长安极近,待朝廷开发蜀地后,想必会有许多人员货物经此来往。先把这里的土地占住,等以后再视情况改变用途,也可以免去不少麻烦。”

穿越者觉得自己的回答没什么毛病,却不知无意间触动了皇帝敏感的神经。想起半年前他为了实现在渭水边建造卫所的谋划而蹲守自己的事,李世民刚才还被感伤填满的心生出几分警惕。

“既然你还要视情况做出更改,那该是优先为以后的利用做考虑,地势位置不同,此地的建筑布局又如何还能作为灞水旁的工坊集落的参考?”

“在下说的试验并不是为了建造陛下口中的工坊集落,而是为了寻找更好地教授灾民技艺的方法。此次赈灾使得以往在山野游荡的大量流民汇聚了过来,关中的荒地已经不足以用以安置,在下认为有必要从流民中分出一部分出来教会他们除农作外的其他营生。”

“一部分是有多少人?”

“没算过,有一个算一个吧。”

嘿,他还挺理直气壮,这家伙老毛病又犯了。

“你在这里都能传授给流民什么技艺,带朕去看看吧。”

众人走进一间厂房,屋外的阳光被浐水折射,穿过窗户照射到屋顶,明亮荡漾的光线让室内显得更加宽敞。房间里摆放着一排排的木架,暂时还没有看到曲辕犁,李二稍稍放下心来,心不在焉地听木匠说明。

“陛下,您现在看到的是在下设计的新式织布机。如您所见,该织布机因为加上了台座并配备了踏板,使织工能坐在椅子上手脚并用、长时间地工作,布匹产量将是以往数倍。而这一台是缝纫机,与刚才介绍的织机一样,动力是从踏板传送到的台面上,再用双手按住布料推送调整,会使得衣物的缝制大大加快。”

好吧,又小看他了,如此奇技淫巧过于先进,对世间的冲击不亚于曲辕犁,冒然推广还是个祸害。

“你立刻停止制造这些机器,已经造好的也都拆掉,图纸封存之后交给阎立德保管。”

“为什么啊?”

“你还敢问为什么,朕不是说过要你先报告让朝廷来决定怎么安排的么。现在朝廷对丝麻产地的掌控还不强,就算是有这些机器也无法立刻生产出大量的布匹成品,最终也只会落得被世家觊觎。另外对于底层平民来说织布还是他们补贴家用的重要手段,如果因市面布匹过多导致布价下跌的话将会使得百姓生活困苦,而且宫中府里的丝绸布匹也会贬值,朕赏赐功臣的耗费也会加大。如今比起赶着制造布匹衣物更要紧的是控制棉麻原料,等今年朝廷开发蜀地时栽种些木棉,明年再把这织机缝纫机拿出来吧。”

“那个……陛下,在下听说在天竺和西域有一种草棉。植株长得不高、可以种得更密、生长周期也短,可以为织业快速提供大量原料。”

“那你能保证这种作物真的就能够在关中栽种成活吗?能保证朝廷派人去找一次就能获得大量种植用的种子吗?现在关中刚刚经历了雪灾,你都说过关中的土地数量已经不足以安置所有流民了,再把农田种上了草棉,没有土地种植粮食饿死人了怎么办?”

“这个……”

皇帝不停地诘问喷了穿越者个狗血淋头。解决的方法么,当然是有的,只不过从时间上来说还是有些来不及。

“草民还有两招,无需复杂的机器,也非棉麻做原料,虽不知道能否有助于百姓补贴家用,但用作制衣御寒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珏玉翻开紧裹着的衣领,露出那穿在身上本来打算用来震惊李二的毛衣,心有不甘地开始说明。

“这件衣物是用羊毛线手工编织而成。只要有两根细长的木杆,并熟记线头穿插的步骤,无论是谁、何时何地,都可以织造御寒的衣物。”

李世民上手摸了摸,感觉没有粗麻布那么扎手,虽然经纬之间的孔隙很大使得衣物看起来没那么保暖,但只要外面再套一层单衣的话应该就可以足够挡风御寒了。

“编织的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