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章 前功尽弃! (1/2)

皇帝回到宫中,只觉得脑子有些混乱,心有些累,好似有些异物堵住了经脉,有种难以言说的违和感。

原来自己去子午镇是想亲眼确认那种新式的砖石是怎样烧制的,结果不但没能看到想看的,反又被他推荐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技法。虽说这次去见那刁民是早有心理准备,但最后还是落得烦躁异常,而且总感觉他这次也比前几次时更加急切,仿佛是想要空出功夫来搞更多事情一样。往常他还会为了勾起自己的兴趣而深入细致地讲解,这次介绍的鬼点子却是繁多杂乱,如此反常,到底为何?算了,自己实在没有时间为了他一个木匠费神,现在时辰还尚早,不如接着就处理些政事换换脑子吧。

当内侍泡好了茶,送来今日的奏章,连墨都还没磨好,李世民就注意到压在奏疏下面有一封沾了泥斑的信。

“嗯?这是什么?”

“回陛下,此信是有人昨日走将作监的门路递上来的。陛下曾吩咐过奴家凡是从将作监递上来的文书都不可遗漏,而且此书信虽未封上任何的官印私章,却是夹在阎大人的例行报告之中,小的不敢擅做主张,只得先保留下来,再请陛下定夺。”

是有这么一回事,但……唉,能从一个阉人处问出什么原委,还是自己打开来看看吧。

信纸还是那质量很低劣的黄纸,上面还是用炭笔写满了字迹,抬头没有世间惯例的问候,最后没有写下署名,但那似曾相识的文体还是让李二一下子就知道写信的人是谁了。

王珏玉先是在信里进言朝廷在北方推广冬麦的耕种,并详细列举了种植冬麦的好处,甚至附上了几个面食的食谱。接着请求朝廷出面组织百姓在南山种树,并对大唐今后的木材柴薪需求的增长进行了分析和说明,还摘抄了新渭屯的用度数据加以佐证。最后又提到了几个地方上特产的作物,有些是生长在不利于耕种粮食的地势,有些是可以在天灾发生时应急。而就是在这一段,就是在那刁民列举的这些作物里,李世民看到了山药和芋头,一瞬间,刚才没想明白的事顿时通透了。

“来人!把现在宫中值守的将领招来!”

皇帝的大喝把老宦官吓了一跳,赶紧立刻转身去叫人,只求天威怒火不会烧到自己身上。

天子确实很愤怒,那刁民这次不仅是为一己私欲利用朝廷资源,甚至都做到了设局引诱帝王的地步。从时间上来算,他是想先以一封写满有利于国民政策的书信为饵,以此试图蒙混掉他私建营地的事,并且今天更是在那里向自己强推马蹄铁和栽培蕈菌的方法。把朕屡次告诫抛于脑后,其目无尊卑,无法无天!该罚!

现在想来,用钢铁打造马掌仅仅是难做,但锡和铅却因是能用作丹药和名贵器物的原料而价格昂贵,他不是已经在年前做赈济雪灾的准备时把家财全都变卖了么,又从何能得出许多价高的锡铅用来试做马掌?还有那铁匠铺后暗房里的蕈菌也是古怪,朽木上只有一种菌子长得密密麻麻且硕大如果,显然是经过他多日悉心栽培早就准备好的。那个兰州夫子的故事怕也是有假,圣人经典常言孝节,书墨之家出身的人怎么可能会不回家乡看顾祖墓反而游荡山野数载。其行为简直是欺君罔上,罪不可恕!

对了,按照他的性子,这应该是才刚刚开始,他后面肯定还有其他招数,肯定还留有好货瞒着朕还没拿出来,他肯定是盘算着要一点一点地从朝廷、从自己身上捞得好处。反了,反了,反了天了!

李世民气急,勃然大怒掀翻御案,案上的奏折飞出,滑落到应召前来的李君羡脚下。

“陛下,末将来迟,请陛下责罚。”

“你!立刻去子午镇附近一处新建的营地里把一个叫王珏玉的狂徒抓起来!就将人锁在囚车里停在户外原地禁锢,期间不准任何人送给他吃食饮水!快去!”

中郎将不知道皇帝为什么发火,只得赶紧按照命令去办事,另一边,穿越者更是不知道自己精心策划的好戏已经被李二看破,晚饭还没吃,就被天降神兵般的李君羡按在了地上。问他为什么要抓自己也不说,只能猜到应该是奉了皇帝的命令行事,在初春的寒风中晾了一天一夜,又冷又饿,等再见到老板的时候都感觉这次是真的要完蛋了。

第二天,日头升到中天,子午镇的营地里已经被清场,驱逐了所有的工匠和劳力,所有侍卫都退开百步;场中关着王珏玉的囚车旁,李二袖着手,冷眼盯着牢笼里蜷缩着的木匠;身边仅跟着魏征,奉皇命手执笔纸来做记录。场中的三人,皇帝想要刁民把心中所想全说出来,臣子不知为何这次被点名随行,而当穿越者明白了对方的目的后,只觉万念俱灰,早已经没有了抵抗的意志。

“你如今的处境还可以再坏,在朕一念之间,也在你一念之间。现在朕来问,你来答,不可隐瞒。”

王珏玉木然,只是点点头,李世民也不怪他无礼,也只是继续问了下去。

“朕一直在想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经过这半年以来的交往,也算是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