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最后的观察(下) (2/2)

>一听这话,不但冯立和谢叔方两个当事人,李世民也来了兴趣。三人都把椅子挪近几分,想听听这奇人有什么高论。

“自汉末,天下纷乱数百年,朝代更迭,远离中央的地方逐渐被世家豪族占据。而大唐新立,不过十载,朝廷急需加强在地方上的掌控。然陛下刚刚登基,手下人才不足,肯定会有用得到将军的地方。”

“我们这些刚投降的武将外放到地方,这种事有可能吗?”

“这就需要将军放弃兵权,转任文官治理地方了。”

“但是本将多年来都只是领兵征伐,从未处理过政事啊。”

“无需担心,到时将军去的地方只有两种。一种是世家势力已经成气候的州县,这样的地方就算文官去了也没用,反而需要一个武人去震慑他们。另一种是不通礼教的边地,那里不用循规蹈矩,治民与治军没有多大区别。前者朝廷会优先选派宗室和秦王府里的武将去,冯将军任职的地方更有可能是后者。”

“但就算是这样本将有点心里不踏实。不瞒先生,本将连异族也没见过几个,去了那边地,实在不知该怎么办啊。”

“其实不难。冯将军上任后用律法严惩作奸犯科之徒,另一方面对于良善顺民要像军中袍泽那样去爱护,并且再向当地百姓展示华夏礼仪。再从《淮南子》《吕氏春秋》《齐民要术》中找几个符合情况的技术辅助,即尊重当地的风俗,更让百姓知道世上还有更好更高级的生活。最后,最重要的是向陛下求一个恩典,请陛下在任命诏书上写一些告诫警醒的话。到任后把圣旨供奉在公堂上,经常向手下宣读,事情办好了向圣旨歌颂陛下的恩德,事情办坏了向圣旨反省自己的过失。如此一来,冯将军便是于国于民都有益的好官了。”

“这方法不错啊。先生大才,懂的真多。”

“哪有哪有,只是多读了些书,知道些典故罢了。昔周武克商,周公与吕公封国齐鲁,当时那里还是东夷蛮荒之地。后来周公制周礼,留在朝廷辅佐成王,便让长子去治理封国。世子在鲁国强硬推行周礼,结果收效甚微,反倒是吕公因地制宜、循序劝诱,把齐国治理的很好。《论语》有言:礼之用,和为贵。又有: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再有: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穿越者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唬得两个武将一愣一愣的,一旁的皇帝却渐渐烦躁起来。

孔夫子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呢!这个木匠仗着读了些书,得了机会就开始卖弄,虽然确实有才,但这点实在让人生厌。

“说得太好了。那《论语》中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先生有才,应该学优登仕,摄职从政才对啊。过几日本官为你作保,你是木匠,我在工部,虞部司内,不在话下。”

“这……李大人,草民就是多读了几本破书,没有真才实学,实在当不了官老爷啊。”

“先生不必谦虚。大唐新立,正是用人之际,入了官场,本官可为你遮风挡雨。说不定本官还有需要仰仗你的那一天。”

“不敢不敢,小民不识礼数,恐怕会损害大人颜面。”

“王先生真是客气。要是不想进朝堂,待本将任职地方时就请你作为幕僚,所提建议,定是无不遵从。如何啊?”

“不是不是,冯将军折煞小的了。不行不行,不敢不敢。”

“有什么不敢的,你连分析天下大势的学识都有,分明是宰相之才啊。到时位极人臣,还请不要忘记今日的情谊。”

看出皇帝是有想要敲打他的意思,冯立和谢叔方也你一言我一语地轮番揶揄。王珏玉脸越来越苦,腰越来越弯,连连求饶。君臣三人足足调侃了两刻钟,月饼吃了个半饱,最后一口茶水下肚,想想差不多该告辞了。

“既然王先生无意,本官也就不再强求。若是有本官帮得到的地方,还请不要再客气了。”

“那……在下月饼做得多了些,就请三位大人转送亲友吧。说不定日后我手头拮据,还要靠这手艺糊口。”

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客人们一人抱了一个装满点心的大筐,打道回府。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