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先来说说你几天的目的吧。”
忙了一天,累了一天,也窝火了一天,李世民现在的心情不是很好。
这个刁民无利不起早,既然这次凑过来不可能是献宝,那就是有话要说。之前和他的两次谈话,总是有种说到关键地方他就故弄玄虚的感觉,不过今天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心情听他拽,这次就利用深宫的环境、审问的氛围来压他一下吧。
“你今天跑到渭水边,发生的事情经过从头到尾都看到了吧。有什么感想啊?”
“陛下英明神武,威震八荒,塞外番邦听闻新皇登基,特来朝贺,场面之宏大,古所罕见。”
虽然在座的大臣没有一人开口说话,但殿堂中似乎一下子吵闹了许多,仿佛人们的心声通过摇曳的灯火的摆动,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
李二本想大声训斥,但王珏玉表情平静、语气平和,完全没有了在城外遇见时的慌张。他一开口便说出人意表的话,想来是在等候召见的几个时辰里就已经想好了说辞,那现在姑且顺着他的步调来吧。
“十几万的突厥人,个个跨马带刀,你怎么能就看出他们是来祝贺朕登基的?”
“当陛下驾临便桥时,草民见那些番邦的首领们纷纷下马向陛下行礼,想来他们是没有心怀敌意的。虽然突厥人有十几万,但却还没有陛下君臣六人的气势大,若真是兵临城下,敌军见陛下孤身过桥,岂有不趁机动手的道理?如此种种,只能认为他们是来朝贺的。”
听得此话,皇帝的心情稍好一些,文臣们也都细细玩味,好像这么说也还真说得通。
“那颉利老贼呢?就是那个没有下马向朕行礼的突厥人。对于他你怎么看?”
“草民觉得他像窦建德。”
“哦?这又是怎么说?”
“当年陛下带兵围攻王世充时,窦建德带甲十数万,不远千里,自投罗网。陛下神机,以少胜多,一战擒双王,不知为天下免去多少战事,早享几年太平。此大功德,福泽天下万民,如今百姓能安心生活,全赖陛下之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话说到此,穿越者离开席位,走到皇帝面前倒头就拜。在场的四个大臣也都跟着挪转身体,对着陛下高呼万岁。
刚登基的皇帝回想起当年之勇,那昔日风光,也不过就是几年前的事。在记忆中,颉利的脸和窦建德重合在一起,跪在自己面前说:今若不来,恐劳远取。李二心情顿时大好,白天时还觉得城下之盟是毕生耻辱,现在甚至都觉得那是其实错过了战机,不免可惜。
“哈哈哈,行了,朕还不知道你那点小伎俩。问题才答到一半,突然就说些谄媚的话,你有话就直说,朕赦你无罪。”
按照之前的先例,接下来这个木匠就要一步一步,慢慢地把话题带到他的真实目的上边引了。
“草民谢陛下圣恩。回陛下,如果把颉利比作当年的窦建德,那现今的王世充就是占据朔方的梁师都。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武牢关,甚至这两者和长安之间还没有潼关函谷关,要想在他们身上复制陛下当年的一战擒双王实在是千难万难。今天突厥人兵临渭水,就已经说明大唐在地利方面的缺失。小民劝陛下多做打算,若是只想着慢慢积聚实力,从长计议,怕是会多生变数,最后连天时和人和都受到影响。”
“不可!”
一声大喝,魏征也起身离席,跪到李二面前。史书中、戏剧中、后世传说中的直臣劝谏,就要呈现在穿越者的面前。
“陛下,连年征战,如今天下稍稍安定,百姓疲敝,现在不应该再兴刀兵,更不应该再大兴土木啊。”
“魏大人所言极是,在下深表赞同。”
虽然不知道以后是否还能有幸看到此等直臣劝谏的名场面,但这并不能成为让自己闭上嘴在一旁乖乖欣赏的理由。
于是,王珏玉故技重施,使出惯用招数咬断了魏征的话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