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端坐在冀州府邸的主位上,目光中闪烁着自信。他是北方士族的领袖,世人眼中的雄才大略之主。自掌控冀州以来,他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迅速巩固了统治。他深信自己是乱世中的明君,只需贤才辅佐,便能重塑大汉的荣光。
冀州兵强马壮,拥有颜良、文丑等猛将,常胜于边境战事;文臣中,田丰、沮授等人更是以谋略著称,为袁绍出谋划策,使冀州成为北方的政治中心。府内戒备森严,幽影禁军隐于暗处,确保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袁绍的眼睛。
袁绍心中暗自思索:“百家之力,天下共仰。若能收揽更多文道贤才,我的霸业必将无可阻挡。”
他深知秦尧的潜力,此人文采出众、名声远扬,若能为己所用,将为冀州的文道力量注入新的活力;但若其志不在此,袁绍决不会容许任何隐患留存于冀州。
为探明秦尧的真实意图,袁绍特意设下了一场试探。他邀请秦尧参加冀州府内的文武论道会,借此观察秦尧的立场与态度。
当天,府中宾客满座,袁绍居于主位,笑着对众人说道:“乱世之中,既需文道教化,也需武道守疆。今日请诸位齐聚,既是畅谈大势,也是共谋未来。”
宴席间,袁绍频频举杯,转向秦尧,问道:“秦公子博学多才,想必对治世有独到见解。不知若公子身处乱世,是愿辅佐明君,还是另寻他途?”
秦尧不动声色,举杯微笑答道:“袁公胸怀天下,治世有方,若能为天下安定,尧自然愿尽绵薄之力。然而,乱世之中,百家并立,各有其道,效忠何人并非单凭一时之念,需看其能否真正造福苍生。”
袁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他继续追问:“既如此,秦公子认为,何为明君?若天下分裂,何人可担此重任?”
秦尧略一沉吟,答道:“明君之道,在于仁政与慧眼,既要用人不疑,也要胸怀天下。谁能不以权力为私,真正以苍生为念,便是能担此重任者。”
袁绍哈哈大笑,举杯道:“公子所言极是,孤正以天下为己任。若公子愿意助我冀州,共襄盛举,必不负公子所托!”
宴会进入高潮,袁绍提议进行文武之道的较量,以向秦尧展示冀州的实力。他命人布下棋盘,邀请众人对弈,同时安排武将比试,借此展现冀州的军力与谋略。
秦尧面对棋盘,静思片刻,随后执子落下。他的每一步都精妙绝伦,展现出超凡的全局观与推演能力。对弈者渐渐陷入被动,不得不承认败下阵来。袁绍目光微动,心中暗自震惊:“此人不仅文采出众,其策略思维之深远,更是难以捉摸。”
武将比试方面,袁绍安排颜良、文丑轮番登场。颜良持枪上场,气势如虹,他的枪法迅疾如雷,杀招连连,每一式都逼得对手难以招架,引得全场惊叹。而文丑则稳扎稳打,以沉稳的步伐和精准的防守,将对手的攻势化解得滴水不漏,展现了绝佳的战场掌控力。
比试结束后,袁绍微笑着转向秦尧,语气中满是自信:“公子可见,这便是冀州之兵锋。颜良文丑乃我军之柱石,若能再辅以公子这样的文道贤才,冀州之军将无坚不摧,天下何忧不定?”
然而,袁绍在显露颜良、文丑强大武力的同时,刻意隐瞒了幽影禁军的存在。这支隐秘部队潜藏于暗处,专门负责刺探、渗透与突袭。袁绍深知,幽影禁军是冀州真正的杀手锏,越少人知晓,越能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
然而,袁绍虽大方展示了颜良、文丑的强大,却刻意隐瞒了幽影禁军的存在。这支力量才是冀州真正的杀手锏,袁绍深知越少人知晓它的存在,越能在关键时刻一击致胜。
宴会结束后,袁绍单独召见秦尧。他语气诚恳地说道:“秦公子,本公一心为天下安定而努力,冀州正是贤才施展抱负的最佳之地。只要公子愿意效忠,本公必将以高位相待,辅佐我完成霸业。”
秦尧微微一笑,答道:“袁公盛情,尧铭感于心。然而乱世之中,苍生为重,尧愿尽力推行文道教化,但不敢轻言效忠,惟愿以天下为己任。”
袁绍闻言,神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如常。他点头说道:“公子志向高远,令人敬佩。本公期盼日后,能再与公子共谋大业。”
秦尧辞别后,心中却暗自警惕:“袁绍虽有雄才,但其胸襟未免狭隘,此人心中,唯有自己方配为天下明君。”
袁绍目送秦尧离去,神色逐渐冷峻。他转向田丰说道:“此人有才无忠,不肯为我所用,留之恐成祸患。”
田丰拱手道:“主公,秦尧虽未表忠,但未显敌意,或许可暂作观望。”
袁绍摇头:“不,既然不能为我所用,便不可留于冀州太久。安排人手,密切监视,必要时……可先发制人。”
就在袁绍与田丰商议间,一名身着浅灰长袍的年轻人缓步走入厅中。他神态从容,眼神中透着一丝深邃。
袁绍见到来人,脸色稍缓,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