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四章 御书房见 (2/2)

把八个门都学个遍,占卦、卖艺、变戏法、街头卖唱、高台唱戏什么的。

神宗:儿啊,你听过且过,别给父皇添乱。这趟去朝鲜,我相信沈学士没少费心费力。

沈惟敬:启禀皇上,长公主冰雪聪明,随机应变,倒是给在下添了很多帮助。

神宗:行了,朕知道你们这是护着她。。。来,来,不说她了。还是说说朝鲜的事儿吧。

宋应昌:皇上,沈学士此行带回的议和备忘录,老臣已经仔仔细细看过了,水平不低,成效显著。

神宗微微点头,指了指长公主:儿回来后,一刻不停在朕耳边叨叨,备忘录也大致都说了,朕满意的。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必是上上策。朕今晚急召两位爱卿进宫,是想听听真话。

宋应昌:请皇上明示,臣等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神宗:两位爱卿给朕分析分析,这东瀛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朕知之甚少啊。做不到知彼知己,明天朝堂朕无法做出判断。

宋应昌:皇上,沈学士对东瀛方面颇有研究,先听听他的意见。

沈惟敬:皇上,恕臣斗胆直言。现在主导东瀛的,是关白丰臣秀吉。他是在日本战国时代靠铁腕强权成为各地大名的共主。

神宗:关白相对于我大明是什么官衔?

沈惟敬:回皇上,关白虽位列三公,但在日本,天皇只是一个需职、是一种象征。所以关白实际上就是日本最高统治者。

神宗:怪不得这丰臣秀吉会无所顾忌。

沈惟敬:丰臣靠战争起家,发了战争财、捞了战争资本。他就是一台彻头彻尾的战争机器。臣听闻小西行长酒后吐真言,丰臣常以“天下人“发诏书,说明他早就把天下当成囊中之物,统一九洲后,他一再要求朝鲜国王臣服,并多次商议过要收复明朝。甚至在丰臣的计划中,北京为天皇的驻地、朝鲜交给小西管理,而他自己渡海驻守宁波,掌握贸易枢纽,进而控制整个中国和南蛮。这次举兵朝鲜,应该就是他在为整个计划付诸实际行动。

神宗听着听着,神色愈发沉重起来:好个丰臣,也不称称几斤几两,盘算到我大明头上。

沈惟敬:俗话说赤脚不怕穿鞋的。他丰臣秀吉真要死缠烂打,必会令我大明穷于应付。

宋应昌愤愤的:真惹恼了我大明,大不了发兵九洲岛,端了他丰臣老巢。

神宗:宋尚书啊,这个问题之前就讨论过,打东瀛需要靠海军,这恰恰是我大明最弱项。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沈惟敬:皇上英明。真要跨海打击日本,定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神宗:沈学士可有计谋?

沈惟敬朝宋应昌望了一下,见宋应昌点头,便大胆陈言:回皇上,微臣之见,宜用拖字诀。

神宗一听来了精神:哦?你说下去。

沈惟敬:丰臣已近耳顺之年,臣听闻小西言,这老儿身体状况非常不好,已数次呕血,加之最近刚娶一年少娇妻,更是雪上加霜,命不久矣!

宋应昌赶紧追问:你可有把握。

沈惟敬:在下排过丰臣的八字、算过他生死格局,至多不会活过三年。

长公主听的神乎其神,止不住的插嘴:这么神奇,那半仙师父帮我也算算。

神宗及时打断了她:大人在议正事,儿莫插话。

长公主又调皮的吐了吐舌尖。

沈惟敬:自丰臣以下,包括小西家族在内,均深感战乱已久,人心向稳。我再三问过小西,至少目前的日本政坛,没有谁再有那么大的野心来犯我大明。

宋应昌:皇上,按照惟敬的分析,臣以为拖字诀可行。屯兵鸭绿江边、固守东南海防,谅他丰臣天大的胆,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撼我大明根基。

神宗:哈哈,听得沈学士之言,令朕豁然贯通。目前,朝鲜战场,经宋尚书运筹帷幄、李如松奇兵压境、沈学士舌战群儒,主动权已经我大明手上,日方急于求和,我们顺水推舟,先达成和谈共识,再派遣使臣赴日册封丰臣,后面的路,咱走一步再看一步。

宋应昌:圣上英明。

沈惟敬:皇上英明。

神宗:宋尚书,还是要劳烦你排兵布阵,看好辽东、守好沿海。

宋应昌:臣遵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