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四章 御书房见 (1/2)

御书房内,烛台通亮。

神宗正在御书案上聚精会神的提笔写字,长公主歪着头认真的看着。

宋应昌和沈惟敬双双行过大礼,走近书案一侧。只见神宗刚刚落下笔,一行十六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宋应昌赞叹不已:圣上书法独步天下,老臣不服不行。

长公主此时正好替神宗拿过笔,归放整齐。

神宗今天显得特别放松,听到宋应昌盛赞,微微一笑:要说,还是张居正师傅指导有方啊。尽管朕总嫌他管的严。

宋应昌:严师出高徒啊。

神宗看了一眼沈惟敬,问到:沈学士懂书法?

沈惟敬:禀皇上,臣略知皮毛,以前摆摊问卦,顺便也替街坊四邻代写书信和状纸。

神宗继续微笑:哦,那你看看,朕这几个字如何?又做何解?

沈惟敬仔细默念一遍:回皇上话,臣怕说不好。

神宗大笑:哈哈,放心说吧。荣昌儿可是一直夸你夸到现在,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话滴水不漏,朕的耳朵快听出老茧来了。

沈惟敬:皇上,那臣就斗胆说说,您这一十六字,字字珠玑、收放有度、丰厚雍容,给臣的即视感是神气畅然,令臣赏心悦目。

宋应昌正细细欣赏,听沈惟敬高论,频频点头。

长公主也悄悄竖起大拇指。

神宗也不住点了点头,表示首肯:这十六字不是朕的,你可知何解?

沈惟敬:回皇上话,这一十六字应该是出自尚书·大禹谟。是儒学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

讲到这里,沈惟敬欲言又止。

神宗应该是体会到沈惟敬的顾忌:继续说,没事,别有顾虑。

沈惟敬:谢皇上明察秋毫。这一十六字讲的的是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字真言。

神宗:好,好,好!

神宗连说三个好字,实属罕见。神宗接着又问:沈学士此解是从何而来?

沈惟敬:回皇上话,臣潜心学过《道经》。了解过这一十六字的非凡意义。

神宗转头看看长公主:儿啊,听明白了吧?要想有本事,先要学本事。以后好好跟宫廷老师读书。

长公主做了个鬼脸:哼,人家半仙师父,可是在三教九流中打滚、在五花八门里穿梭,才修炼成仙的,好吧。

神宗笑道:啊呦。朕的儿。你可知道什么叫三教九流?什么叫五花八门?

长公主:我天天在宫里焖着,知道才怪。半仙师父,你告诉我呗。

沈惟敬:回公主,三教即儒教、道教、佛教。

长公主:嗯,那你相面问卦,应该属于九流之列吧?

沈惟敬:是的!相术即卜筮,应在中九流之列。九流包括了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长公主:那你给我们详细说说。

沈惟敬看了一眼神宗,见神宗点了点头,便道:公主,您想要知道的上九流是指一佛祖、二仙、三圣贤、四官、五公卿、六相、七僧、八道、九庄田。

长公主:御书房这几位都排在上九流之列。哈哈。

沈惟敬:这中九流是指一评书、二医、三卜筮(算命)、四棋(棋师)、五丹青(画匠)、六仕(兵卒)、七横(说客)、八义(侠客)、九打渔。

长公主:那又有哪些归类这在下九流?

沈惟敬:下九流是指一高台(唱戏)、二吹(吹鼓手)、三马戏、四剃(剃头)、五池子(开澡堂)、六搓背、七修脚、八配(配种的),九娼妓。

长公主:父皇,你看看这民间分多细啊。。。我还想知道五花八门又是什么。

神宗指了指沈惟敬。

沈惟敬:五花八门是指老百姓养家糊口的家伙什。五花为金菊花、木棉花、水仙花、火棘花、土牛花。

长公主饶有兴趣:那这五花对应哪些行业?

沈惟敬:金菊花泛指卖茶的女人,木棉花是指游方郎中,水仙花是酒楼卖唱的歌女,火棘花练地摊玩杂耍的,土牛花说的是挑夫脚夫。

长公主微笑着点头:八门呢?

沈惟敬一边搬指头一边回答:巾、皮、彩、挂、平、团、调、聊,是谓八门。

长公主:八门应该也对应八个行业吧?

沈惟敬:是的。一门巾就是在下之前从事的相命占卦,二门皮是卖草药的,三门彩是变戏法的,四门挂指江湖卖艺的,五门平说书评弹者,六门团街头卖唱的,七门调搭蓬扎纸的,八门聊高台唱戏的。

长公主开心道:父皇,我觉得我应该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