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启禀皇上,沈惟敬并不仅仅只是江湖术士。他在志学之年,就已为抗倭屡建奇功。”
神宗朱翊钧一惊:“哦?”
宋应昌挺直了腰杆,声音也洪亮起来,似乎遥想起了当年纵横抗倭时的豪迈:“臣当时主理浙江朝政,倭寇屡次恣意来犯浙江沿海,臣均亲自组织抗倭,主战场就在嘉兴平湖港口。沈惟敬以志学之年,献出良策,和他父一起扮成邻县犒军义士,持公文驾商船,沿着倭贼防线往我大营送给养,被抓后表现沉着获得释放,给养全被扣押。这船给养除了载有猪羊肉等犒劳品外,还装上了近百坛药酒,结果撂倒了近千名倭贼,令我不战而胜。”
神宗朱翊钧听得真切,由衷赞叹道:“计出非常,年少有为。”
宋应昌连声说道:“经臣推荐,少年惟敬参加了大和文化研习班,期间刻苦钻研,潜心向学。后因回乡为父守孝,错过了考学晋升的机会。”
神宗朱翊钧由衷赞道:“沈惟敬以志学之年,献良策、送药酒,沉着冷静、不战而胜,后又研**和文化、熟悉东瀛习性。此等才俊,必有所为。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选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朕心意已决,尔等不必再议。”
宋应昌恭敬禀道:“圣上英明!我等臣服。”
神宗朱翊钧厉声道:“东瀛以弹丸之地、薄寡之兵,竟敢弃我大明颜面于不顾,悍然侵朝,气焰甚嚣尘上。他们攻王京、毁坟墓、劫王子、绑陪臣,剽掠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几尽毁没,鸭绿江危在旦夕。朝鲜李国主“请援之使、络绎于途”。朕以为,朝鲜属国,为我藩篱,乃我大明“必争之地”。我大明始祖洪武帝有遗训:犯我强汉,虽远必诛!大明近五十年来,天下太平、一团和气,尔等诸位,循规蹈矩、黑漆皮灯,放眼朝堂,请问谁愿意去孤身涉险、冒死谈和?”
众臣唯唯诺诺道:“我等有负皇恩...”
神宗朱翊钧朗声道:“即日起,朕封沈惟敬为朝鲜国使臣,全权处理东瀛和谈事宜,劳烦宋尚书负责协调,并嘱李如松将军速速领军回朝,休整后即挥师朝鲜,扬我大明恩威,着宋尚书、李如松做两手准备、先礼后兵,以谈促和、以武促谈。其他诸公全力配合。退朝。”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