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离京城越来越近,那日早上出发的时候,只见李如松右手拉缰绳,左手捂衣兜,故意拷问起沈半仙,问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
骑行在右边的沈惟敬,根本无法看到李将军左边衣兜里的情况,便笑道:将军,这测字问卦相面,要么看、要么问、要么闻、要么摸,总得有一手,你手揣兜里,不示之,但总需指一物来对照,方可求测。
李如松目光扫了一圈,见不远处有一队做白事的人马正吹吹打打的经过,指了指其中一位妇女道:“喏,就是那位身着孝服的年轻漂亮少妇...”
这话头刚一说完,沈惟敬跟着就笑盈盈道:“李将军,您手里捂的是一只麻雀。”
李如松大惊,紧接着问:“是死是活?”
沈惟敬苦笑道:“生死全在李将军的手掌之中。哈哈。”
李如松也大笑起来,掏出左手,往天空一扬,那只小麻雀扑棱棱的就飞了出去。
兴许是被捂久了,小麻雀一开始还跌跌撞撞的,不一会就找回了感觉,嗖的彻底展开翅膀窜得老高老高。
李如松疑惑不解:“半仙啊,沈半仙,你怎么就知道是麻雀呢?”
沈惟敬笑答:“天机不可泄露。”
李如松赶紧示好:“沈半仙,你我就不需要卖关子了吧?赶紧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吧。”
沈惟敬侃侃道:“将军,刚才白事队伍中那么多妇人,你偏偏指这位漂亮的少妇佳人。‘少’字加上‘佳’字便成‘雀’字;她身穿孝衣,孝衣由麻织出,从而得出麻雀。”
谜底揭晓,分毫不差。
令李如松不得不刮目相看。
想这李家公子,出生名门,对市井小民的生活日常,算命问卦,不免新鲜好奇,沈半仙跟他讲李寡妇门前的家长里短、怡红院小棉袄的风流韵事,直逗得李公子开怀大笑,漫漫长路一下子平添了不少活泼生动。
一路上的畅所欲言、推心置腹,也让这两位各有所长的术士和虎将,个人之间的感情迅速得以升温。
京城德胜门外。
兵部宋应昌领着众臣早早等候在此。
德胜门是大明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专为出兵征战之门,也做凯旋归来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
此次发兵朝鲜,朝堂上党争不断、争论不休,好不容易才拨出钱粮军备。虽然最终达成共识,让李如松亲帅五万天军入朝,本意只是代表大明到到场、站站台,震慑震慑东瀛兵,没曾想去之即战、战之即胜,而且是大胜、是全胜,以牺牲千余将士的代价歼敌万余,短短几天接连收复开城府、黄海道、海州道,夺下粮仓、截回银两无数。
胜的如此突然,如此猝不及防,甚至整个朝堂都还没反应过来。
大明天军胜了,真的胜了!
这让宋应昌觉着特别的露脸,所以,他早早就吩咐将德胜城门打开,锣鼓队一早就激情澎湃的敲打起来了,各式炮仗、穿天猴噼噼啪啪的燃放起来了,附近的百姓、甚至整个京城的百姓,都在口口相传,狂风似的往德胜门方向奔涌而来,都希望亲眼看看桃李九虎中的老大,李家军首领李如松的风采。
当然,也有不少市民更想看看神宗皇帝指派的使臣是个什么模样。这位平头百姓、测字问卦的算命先生怎么一步登天、平步青云的。
在大多数人眼里,布衣当钦差的故事更励志、更动人心弦、更有可借鉴性。
宋应昌一马当先,喜滋滋的站在城门外迎接大军的第一排。
他的身旁,老将军李成梁领着桃李九虎中的三虎,急巴巴的盼着李如松。
其他接到指令的文武大臣,也是一个个陆续赶到了。
午时许,李如松车队如约而至,猎猎军旗上的“李”字格外的醒目。
人群开始涌动起来,那是众人在争相目睹由远而近的大将军李如松和御封半仙沈惟敬的风采。
这李如松,面如冠玉、剑眉入鬓、鼻若刀削、丰神俊朗、灼灼其华,神态更是英姿焕发、神采奕奕。
再看沈惟敬,身材瘦削、清润如风、眉如远山、眸含笑意,薄唇弯起,好一派仙风道骨。
看清楚沈惟敬的老百姓,大多打心里话,哎,确实跟咱不一样啊,半仙就是半仙。
待车队走近,李如松和沈惟敬翻身下马,依次向宋应昌、李成梁等重臣行过见面礼,每人豪饮一杯宋尚书端来的接风酒、互相寒暄过后,宋应昌便盛意邀请返京的功臣及相关同僚一起到宋府参加接风宴。
众人都应声上马,秩序井然的转往宋应昌的府邸。
宋府座落在京城什刹海地区,东南环水、西北开阔,在沈惟敬看来,十足的一块“风水宝地”。
宋府占地约摸有一万坪,建筑格局为东西二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