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1章 工业化 (1/2)

也难怪苏正建造的这座高炉让这些皇帝们眼热。

华夏古代冶铁技术虽然一直领先于整个世界,但这种领先也有其技术极限。

在冶炼技术最为成熟的明朝中叶,一年得钢铁产量大概是20万吨左右。

虽然这个产量已经碾压当时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但相比于后世的工业化时代,20万吨却是一个很小的数字,还比不上后世一家乡镇钢铁厂的产能多呢。

苏正虽然本人并不是什么钢铁领域的专家,但是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随便在网上一搜,就能很轻易的找到一个适合东汉末年的小高炉图纸。

其实这座小高炉的技术水平也就是那样,最多到新华夏建国前后的水平。

其中的许多技术,也仅仅只是对东汉末年一些冶铁技术的改良。

要不然的话,苏正也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把这个炼钢小高炉给建起来。

但这些改良都有后世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远不是古代口口相传、却又敝帚自珍的技术传承所能比的。

光是能随心意决定炼钢还是炼铁,就足以让这些皇帝感到惊奇了,更别说它远超这些皇帝认知的产量了。

这样的炼钢炉出现在华夏古代,绝对属于降维打击级别的。

李世民他们看到这座高炉眼热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他们都想尽快开始自己的实习课,让苏正帮他们建立这样的炼钢炉。

李二不过是先于其他人问出口罢了。

“同学们,你们都想要尽快开始实习课,好让我帮你建这样的高炉是吧?”

一众皇帝学员拼命点头。

苏正笑道:“实习课的时间安排,是看你们的学习表现以及你们的时机情况来安排的,所以你们不能着急,而且我也不是你们的工部尚书,给你们建造炼钢炉并不是我的责任,将来即便安排了你们那里的实习课,我也未必再会给你们亲手建造这种炼钢炉了。”

除了刘备,所有学员的脸上不由露出失望之色。

抬头看看四周,除了那些工匠之外,周围都是补习班的师生,项羽性子最急,忍不住开口道:

“苏先生,这不公平,大家都是一样的同学,您为什么只给刘同学建造炼钢炉?”

苏正微微一笑回答道:

“你们不要觉得不公平,给刘备同学建造这座炼钢炉是因为目前他最需要。”

学员们对这个答案还是有些不满意的。

这可是钢铁啊,刘备需要,那其他皇帝就不需要了?

不满归不满,这些皇帝倒也不敢再质疑了,都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苏正也能看出大家的不满意,微微一笑道:

“你们啊,还是当皇帝当久了,什么事情都想着予取予求,没听过那句话吗?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

另外,你们也小瞧了自己参加的这个补习班,身为你们的老师,我如果只是给你们建立这样的一两个高炉,那真的是白收了你们那么多的学费了。”

不知是哪个皇帝学员低声嘀咕了一句:“那些黄金怎比得上这座炼钢炉?”

这话倒也是真的,对于有志气的皇帝来说,如果能换这样的一座炼钢炉,那些充当学费的黄金还真算不上什么。

再说了,在大多数皇帝学员的心中,苏正之前教给他们的那些知识,早就值回票价了。

苏正没有理会他们的小心思,继续道:

“你们是国家的帝王,格局要打开,不要被这一个炼钢炉迷了双眼,这炼钢炉虽好,对于你们偌大的疆土来说不过九牛一毛。

我通过这座炼钢炉,其实更想教给你们一种工业化思维。”

“工业化思维?”

“对,工业化思维。”

苏正说着摆了摆手。

“你们跟我看一下这座辎重营。”

在他的带领下,众多皇帝学员开始认真观察这个辎重营。

此时众人才发现,这个辎重营中,炼钢炉只是因为其巨大的体型显得更为显眼。

除此之外,辎重营中还有很多让他感到惊奇的作坊。

建在小河旁边利用水车作为动力的锻造工厂,能用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把一片胸甲锤炼成型。

对了,还有李世民等人心心念念的马镫、马蹄铁,在锻压锤的锻打之下,基本上是十几下就是一个,看这样子,一百骑兵所需的装备不到半天就能打造出来。

还有分工明确的盔甲组装工厂,十几个工匠各司其职,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组装好一具厚重规整的步人甲。

另外还有各种皮具工厂、车辆工厂、服装工厂……

就连制作军粮,也有一个专门的工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