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西城门处的县令听到东门投降、刘邦已经进城的消息,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心中懊悔不已,不住地骂道:“这群没出息的混账东西,怎么就这么轻易地投降了!”
可他也清楚,大势已去,若是再不做出决断,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县令再也顾不得许多,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急忙喊道:“快开城门,本县要向公子交投诚!”
县令一边喊着,一边慌慌张张地整理着自己的衣冠,试图让自己看起来体面一些。
于是西城门缓缓打开,县令战战兢兢地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几个同样面露惧色的官吏。
刘交看到城门开启,嘴角微微上扬,心道:看来这县令是个见机快的,否则要再等等,只怕命都保不住了。
县令走到刘交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说道:“小人严西山,有眼不识泰山,先前多有冒犯,还望公子恕罪!如今愿率众人归降,还请公子收留!”
刘交看着跪在地上的县令,神色平静,眼中却闪过一丝戏谑。
他不紧不慢地说道:“严西山?好名字,不过,你这反复无常的性子,今后可得改改。”
“是是是,小人一定改……一定改!”
“好,既然你有心归降,我也不会为难你,跟着我吧。”
县令连忙点头,忙不迭地说道:“多谢公子,小人一定唯公子马首是瞻!”
刘交微微点头,随即下令道:“进城吧,严县令,你去安抚好百姓,莫要惊扰了他们。”
严西山立马疯狂摇头道:“公子叫我西山就可以了,咱们沛县哪里来的县令?”
“哈哈哈哈,有意思,走吧。”
刘交大笑三声,带这人进城而去。
随着芒砀山的人马有序进城,再刘邦和刘交的约束下果然秋毫无犯。
城内的百姓们看到这一幕,心中的担忧这才渐渐消散,他们纷纷走出家门,看着这些进城的义军,眼中既有好奇,也有期待。
刘交见状,于是振臂一呼,大声喊问道:“兄弟们,咱们起义为了什么?”
起义为了什么?
这群芒砀山下来的汉子听到这句问话,一时间有点懵。
难道不是因为不当反贼就活不下去了才起义的吗,还能为什么?
然而是起义的原因,不是起义的目的呀,所以一时间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没有张口。
于是刘交自问自答道:“诛暴秦,安黎庶!”
众人沉默了一会儿,像是被心中的某种情绪拉扯着,努力想要表达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而刘交的这一句“诛暴秦,安黎民”,宛如一道光,瞬间照亮了他们混沌的内心。
对于这群从芒砀山下来的义军而言,他们原本大多是被生活逼到绝境之人,或是逃避严苛劳役的苦力,或是不堪重负的底层百姓。
他们起初起义,或许只是为了活下去,或许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
但归根到底,他们的苦难难道不是暴秦强加在他们头上的吗?
所以诛暴秦是理所当然的应该要干的,而安黎民,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本就是黎民,至少当下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他们都不会忘记自己出身于黎民百姓的身份。
所以这黎民安得更是理所当然!
刘交的这句口号,将他们内心深处模糊的渴望具象化了,甚至升华了他们的愿景与目的,让他们的行为变得更有意义——推翻残暴的秦朝统治,让天下像自己一样受苦受难的百姓、都能过上安宁的生活!
而沛县的百姓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早已对秦朝的统治深恶痛绝,内心渴望着能有一股力量来改变这一切。
“诛暴秦,安黎民”的口号同样给了他们加入反抗的勇气和力量!
他们虽然理不清更说不出这里面的门道,但本能已经驱使着他们去做他们该做的事情。
“诛暴秦,安黎民!”
“诛暴秦,安黎民!”
先是义军中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呼喊,他们声音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高涨,气势仿佛冲破云霄。
紧跟着百姓们也跟着喊了起来。
“诛暴秦,安黎民!”
“诛暴秦,安黎民!”
于是随着义军的前进,一路上听到的百姓们,同样纷纷都自发地跟在起义军后面喊起了这个口号。
在他们眼中,这支起义军或许就是他们摆脱苦难的希望所在,队伍因此越来越壮大,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而站在最前面的刘交,已然成了众人眼中的一道光,一道可以直视甚至让人忍不住凝神瞩目的光!
而这道光自然也照耀到了老流氓这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