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息怒。”
面对如怒狮一般低吼的朱棣,姚广孝无畏无惧,双手合十,出言劝道。
“何不如听老僧一言?”
对于姚广孝,朱棣还是很尊重的,满腔怒气不由得暂时按下,耐着性子道。
“讲。”
姚广孝淡淡一笑,娓娓道来。
“皇上可知?”
“在民间,那些妾生的庶子成年之后都是何种光景?”
朱棣点头,叹息道。
“知道。”
“这老天爷生人,是天生就带着名分下来的。”
“纵是再有才,可庶子就是庶子。”
“嫡庶有别,纲常不能乱,尊卑也要分清。”
说完。
朱棣似有所觉,若有所思。
他自身对此可是有足够的发言权的。
纲常,宗法。
这是他身上绕不过去的坎,要不这天下人也不会在私底下嘀咕他得位不正。
老大朱标死后。
纵然老二老三也都相继没了。
可父皇宁愿立下皇太孙,都不把位子传给他。
虽然他是叔叔。
可那建文即位以后,他不照样得跪在地上给侄子磕头?
这就是纲常!这就是礼法!
“是这个道理。”
姚广孝点头,却是反问了一句。
“可皇上真的在意这所谓的纲常大义吗?”
朱棣冷冷地扫了姚广孝一眼,没有说话。
他是乱臣贼子不错。
可是,人都是好脸面的。
他最讨厌别人跟他提这个。
虽然他确实不在乎这所谓的纲常大义,否则他当初就不会造反。
但是。
这并不代表,他就喜欢别人提起此节。
也就是面前坐着的是姚广孝了,要是换一个人,他早就让人拉出去砍了。
不过话虽如此。
但朱棣的脸色还是冷了下来,面露不悦。
而姚广孝却是似无所觉,只是自顾自地接着讲。
“在民间。”
“若是有志气的庶子,他们会选择另外一种活法。”
“他们不会选择和嫡子勾心斗角地争家产,反而会想办法分家另立门户,挣出自己的一片天。”
“而汉王虽是嫡子,但其志却比之更大,也更为坚定。”
“既如此。”
“皇上为何不索性成全了汉王。”
时至此刻。
朱棣之前的怒火已经全部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沉默。
姚广孝所说的,他自然也都清楚。
《大明律》之中明文立法,“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
就是说。
不管是妻子生的,还是妾生,或者是婢子生的。
只要不是养在外面不得见光的外室子,就可以平分家产。
但一来。
各地对《大明律》的执行力度并不相同。
这二来嘛。
自然是家产分配还是由家主和嫡母说了算,这里面能留下的余地可就太大了。
就比如,一人一亩地。
看似是平分。
但是良田和盐碱地那能一样吗?
所以。
嫡庶之别,差距依然很大。
不过倒也有一些性子倔强的。
既然做爹娘的偏心,那他们索性就不要了,选择自己挣。
现如今看来。
老二也是个有心气的。
这是准备自己打下一片天了?
一时间。
朱棣心情复杂。
他既为自家二子的这种心气骄傲。
是老朱家的子孙。
有种!
但又心生愧疚,同时还夹杂些期盼。
终究还是他食言了。
也许,老二真的能成?
这也算是避免兄弟阋于墙的办法。
“罢了,罢了。”
“那就随他去吧。”
朱棣神色莫名,他选择退一步。
老二既然已经去就藩了。
那他这个做爹的,也不能太小气。
这次老二手下闹军营,召集天策军的事情就到此为止吧。
就权当是让老二任性一回了。
“说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