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堂内。
朱棣大笑不已,声音爽朗,可见其愉悦心情。
人生得一知己实属不容易。
此番话谈,朱棣得以一扫心中郁结,念头通达。
而姚广孝则依旧是那副宠辱不惊的样子。
他今生之志业已完成,此生也不再有什么遗憾的了。
心中无畏无念。
自然也就能平静以对任何人,任何事。
是的。
那封信,他是真的有准备烧掉的。
只要皇帝不曾放下,他就会遵守和汉王的承诺,烧掉此信。
但是。
以他对皇帝了解,皇帝是不会让人失望的。
这是信心,也是信任。
所幸。
一切如常。
......
片刻后。
朱棣止住了笑声,重新倚坐在榻旁,一手握信,却是抬头望向姚广孝,问道。
“这封信,老和尚可曾看过?”
姚广孝双手合十,神情肃穆。
“不曾。”
“汉王只让老僧保管,却不曾让老僧拆看。”
朱棣缓缓点头,这才动手撕开信封,取出书信看了起来。
开头,便是熟悉的口吻。
“老爷子。”
“你能看到这封信,就说明我突然召集天策军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那看来。”
“我们父子一场,这情分还在。”
“天策军,我就带走了,也不给老爷子你添堵了。”
“这天下很大,并非只有大明。”
“老爷子也知道。”
“我是个离经叛道的,也是个不甘平庸的。”
“甚至曾经想过。”
“我来当皇帝,肯定能超越唐宗宋祖,让我大明永世不朽,万古流芳。”
看到这里,朱棣鼻子一酸,忍不住笑骂了一句。
“混账。”
“你还真敢想呐。”
朱棣心中一叹,接着翻页往下看。
“可惜。”
“这战功我也立了,治民和驭下也还有那么三分本事。”
“但是,老爷子还是没选我。”
“当然了。”
“这也没什么好丧气的。”
“昔年洪武爷在乱世之中除却一只破碗,身无分文,可不也是挺过来了?”
“甚至还立下了大明这座祖宗基业。”
“有先辈如此之表率,后辈子孙岂敢甘于人后?”
“与其做一个混吃等死的藩王,儿子倒是愿意以滇南为跳板,也打下属于儿子自己的一片基业。”
“老朱家的种,到哪儿都得是主子!”
“大丈夫生于当世,应手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
“好!”
“有股子老朱家的豪气!”
“是朕的种!”
朱棣读到高兴处,不禁拍案叫好,眉宇间满是赞赏。
与其对坐的姚广孝亦是面露微笑。
他虽没有看过信,但是对汉王还算是熟悉的。
皇帝能有这般表现,是个好兆头。
昔年他入燕王府。
第一眼,就被藏于人群之中的汉王所吸引。
如果说皇帝是真龙。
那这位汉王就是藏身于渊的潜龙。
而现在。
汉王大势将成,必将龙腾九天。
所以。
站在皇帝的立场上,他愿意看到这对父子的关系好一些。
有益无害!
......
信的内容依旧未完。
“总归,儿子我是个不甘心的。”
“大明之内掣肘也太多了,浑身不自在。”
“所以,就让儿子任性这一回吧。”
“纵然是身死,也将无憾。”
“望老爷子多加保重。”
“老大也是个聪明有能力的,有什么事就多交给老大去办,免费劳力,不用白不用。”
“老爷子多多保养身子,别累着了。”
“还有老三。”
“该抽就抽,该罚就罚,别让他成了民间的祸害。”
“想说的太多,提笔就忘。”
“那就这样吧。”
“儿子,敬上。”
朱棣看完,伸手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