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金口玉言,又怎会错?”
姚广孝回了一句不是答案的答案。
朱棣情绪一下子显得有些低落,面露伤感。
“老和尚。”
“朕也不瞒着你。”
“当初起兵靖难之时,朕还真的起了念头。”
“老二能征善战,勇冠三军。”
“他若即位,北疆那些异族定然不敢越过长城半步!”
“说起来。”
“三子之中,老二是最像朕的。”
“长得像,性子也像。”
“可是。”
朱棣突然话头一转,神色间有些自嘲。
“真的等到朕坐上了如今的位置。”
“朕才突然发现,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
姚广孝面露慈悲,双手合十道了声佛号。
“阿弥陀佛。”
朱棣瞥了一眼装木桩子的姚广孝,继续自顾自地说着。
“治理一个偌大的国家,又哪里是那般容易?”
“今天这里闹旱灾,明天那里闹水灾,还有那些酒囊饭袋,贪官污吏为祸四方。”
“要想面面俱到,又谈何容易?”
“所以,朕选了老大。”
姚广孝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他之前也猜到了。
皇帝自己就是个好武的,若是再来一个,那天下的百姓定然是受不住的。
毕竟。
要打仗就要征派赋税。
可地就那么多,人就那么些力气,又如何能凭空变出粮草物资军械?
所以。
皇帝选继任者,八成会选一个品性仁厚的守成之人。
而太子朱高炽仁德敦厚,就正合适。
“朕,怕了。”
朱棣眼中不可避免地闪过一丝恐惧。
“怕有朝一日,老二做了皇位,穷兵黩武,内乱四起。”
“若是这大明的江山在老二手中丢了,那朕就是在九泉之下都不得安宁!”
“朕抢这江山,是为了让大明更好。”
“而不是让大明亡了的。”
“因此,朕不会后悔!”
“这太子之位,老大确实比老二合适。”
朱棣义正词严地坚定着自己的想法。
说完。
朱棣起身,小心翼翼地将桌案上的舆图折好。
早在刚才他发怒的时候,原本负责举着舆图的两个小沙弥就在姚广孝的示意小溜走了。
不过这舆图倒是留了下来。
随后。
朱棣又整理好书信,将其揣入怀中,轻拍了一下,这才告辞道。
“老和尚。”
“今日多亏你了。”
“朕这心里的结已解,往后朕会让天下人看到。”
“你当年的选择没有错。”
“朕,会是一个好皇帝,比建文还要好得多的皇帝!”
姚广孝神色肃穆,双手合十,唱了一声佛号。
“老僧,拭目以待。”
“嗯。”
朱棣微微颔首,转身离开。
一步,一步。
等到朱棣迈出门槛之时,今日的所有软弱情绪都被朱棣留在了这座香堂之内。
出去的不再是昔日起兵靖难的燕王。
而是,永乐大帝!
“汉王殿下。”
“皇帝的路已经找到了,你的路又在哪里呢?”
姚广孝望着朱棣远去的背影,思绪也随之飘向遥远的滇南。
他也是一个离经叛道的。
否则,也不会被人成为妖僧。
可惜生不逢时,未曾遇到乱世。
不过。
他终究还是过了一把造反的瘾。
与汉王。
他算是一忘年之交。
因此。
他亦是期盼,汉王也能完成自己的平生之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悠扬的曲调声响起。
佛堂内。
豪气与杀气并存,壮怀激荡!
老和尚,也曾年轻!
......
金陵城外十里。
有一山名聚宝山。
聚宝山,山脚之下。
此刻。
一片寂静。
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