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有个好圣孙也成! (1/2)

不过说起来。

自家这老爷子眼睛可真够毒的。

他可是早在解缙还未真正出名的时候,就已经将其收入囊中。

更何况,解缙本人在他的嘱托下也一直很是低调。

却不想人才终究是人才。

就如同,锥处囊中,其末立见。

这位在原本历史上就是主持永乐大典编撰的大才,还是被自家这位老爷子给发现了。

当然了。

发现也就发现了。

总归,朱高煦肯定不会给就是了。

他就剩这么点子家底了,要是给了老爷子,那他手底下能干事的人可就真不多了。

重活一世,这么多年了。

他都快把脑子想烂了,也才从自己那不多的历史知识中找出了几个人才。

要不是他下手得快,这几个人早就出头了。

言而总之,一个都不能少!

他容易嘛他。

且不提朱高煦在内心的腹诽,朱棣将此事揭过不提之后,接着道。

“至于这第二件事。”

“户部,礼部,工部何在?”

户部尚书夏元吉,礼部尚书吕震以及工部尚书宋礼一同出列,恭敬应声。

“臣在。”

朱棣问道。

“令你三人督造的王府可曾完工?”

夏元吉三人相视一眼,由夏元吉禀告道。

“启禀皇上。”

“王府已按规制建造完成,一应花费损耗臣等已经写了折子递了上去。”

朱棣点头。

“如此甚好。”

“那现在再来说这第三件事。”

而后。

朱棣冲着一旁的内官王安吩咐道。

“念吧。”

大太监王安先是恭敬一礼,方才转身面向群臣,朗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宇,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

“......”

“嫡子高炽,厚德仁爱,不同流俗。”

“朕体察民情,合顺天意,于永乐二年二月十二日,授高炽以册宝,立为皇太子。”

“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

“册立嫡子高煦为汉王,封藩滇南。”

“......”

“册立嫡子高燧为赵王,封藩彰德府。”

“......”

接连三卷圣旨念毕,奉天殿内满殿皆寂。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文官之中有敏感之人,甚至觉得这宽阔明亮的大殿突然变得有些逼仄。

逼仄到让人快要喘不过气来。

窒息!

仿若有滔天之风暴酝酿,等待着席卷而出。

而武将勋贵之中,却是有大多数人面带不忿,眼巴巴地盯着于阶陛下静立的朱高煦。

似是在等着这位老神在在的高阳郡王发号施令。

阿不,现在应该叫汉王了。

然而这些武将勋贵们终究是失望了。

已经被册封为汉王的朱高煦敛容正色,恭恭敬敬地双手捧过圣旨,沉声道。

“儿臣,接旨。”

见此。

文官之中不少人轻舒了一口气。

总算是过去了。

这位汉王殿下还是识大体的,眼下看来这位汉王应该是要以大局为重了。

毕竟。

靖难之役刚刚才过去一年。

从顺天府到应天府这南北间狭长的地带上,到处都是流民和露于野的白骨。

如果这位手握重兵,在军中威望甚重的汉王闹腾起来。

怕又是一片生灵涂炭。

不过现在。

事情还没有到最坏的地步。

这位汉王终究还是顾念大局的。

不过确实有些可惜了。

封藩竟然是在万里之外的滇南。

这山高皇帝远的蛮荒地方,据说还有瘴疠之毒,也是可惜了汉王这一代人杰了。

山沟沟里,又怎能比得了金陵的繁华?

这般情境之下,不少文臣看向朱高煦的眼中便多了几许惋惜之色。

而御座之上的朱棣。

见此情形也不禁松了口气。

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四章 有个好圣孙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