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群臣以及朱棣的预料。
朱高煦并没有对此番册封的圣旨表示什么异议,反而主动提起了封藩事宜。
“启禀皇上。”
“此次封藩滇南,山高路远,往来书信奏报实有不便。”
“事急从权。”
“儿臣请准皇上赐予儿臣便宜从事之权。”
此话一出。
奉天大殿之内,群臣百官也俱都有些不可置信。
汉王这是真的准备老老实实就藩。
这就不争了?
古来又不是没有先例。
照样有藩王仗着宠爱滞留京畿之地。
昔年大唐太宗之子,越王李泰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还是说。
汉王这是要以退为进?
御座之上。
朱棣也同样陷入了犹疑和讶然之中。
这可不像是老二的性子。
难道老二这是要有样学样,到封地之后积攒实力。
然后时机一到,也像他一样来个清君侧?
可这也不能够啊。
滇南那是什么地方。
鸟不拉屎的蛮荒地方,除了土人就是土司。
就那种境地,能养得起什么军队?
咦,不对。
滇南有银矿和铜山!
一想到这里,朱棣的眼神猛然间锐利了起来,皱眉道。
“朝廷行事皆有法度。”
“岂能因一时之急而乱了法度?”
“滇南之地有都司麾下各卫镇压不臣,纵然有些许之急事,也不过是小事尔。”
“此便宜从事之权,岂可轻允?”
总之,这个权力是肯定不能给的。
老二是个能征善战的,这要是给了,那不翻天了?
朱棣心中打定主意。
但朱高煦现如今已是箭在弦上,又岂能不发。
多年努力,功亏一篑。
原本他想着如果他表现得更出彩一些,说不得就能动摇自家老爷子的心思。
但现在看来。
这历史大势的惯性还是太过强大。
自家这位老爷子终究还是听从百官们的建议,立老大为皇太子。
既然如此,那就及时止损吧。
无非是退而求其次。
只要能将滇南之地掌握在手中,以此为跳板,大明之外那般辽阔的土地,难道不香吗?
为什么非要在这大明之内磋磨岁月呢?
想着,朱高煦决定破釜沉舟,玩个大的。
“皇上。”
“昔日皇祖遗愿,以诸王藩屏国家,备侮御边,夹辅皇室。”
“儿臣不才,愿以一生镇守滇南。”
“外御敌寇,内镇不臣,还我大明西南之地一片清明。”
“若无诏,绝不踏入京畿半步。”
“诸臣见证,落子无悔!”
“儿臣唯有此愿,望皇上成全。”
说完。
朱高煦拱手作揖,一拜到底。
什么帝王术,什么平衡之道,什么天家。
统统都去TM的!
本王只想有一隅之地安身,然后去看看这世界之大,称量一下域外万国的分量!
御座之上。
朱棣面色紧绷,一对浓眉皱起,目光更是死死地盯着自家二子朱高煦。
他没想到。
老二竟然有如此决心。
他只要将老二今日的这番立誓之言散播出去,老二必将自绝于群臣。
无信之人,如何御下?
凡事都讲个师出有名,就是他昔日起兵不也用了“起兵靖难,清君侧”的名头?
然而,此话一出。
老二今后但凡敢有别的心思,必然被群臣唾弃。
只是,何以至此啊?
不过朱棣这会儿也明白了,老二这是在安他的心呢。
罢了,罢了。
不就是便宜从事之权嘛。
儿子都能有如此魄力,那他这做父皇的又岂能露怯?
这件事的根子说到底还是因为他。
靖难之中,二子也确实是功不可没。
否则。
他能否坐上这皇位还在两可之间。
想到此处,朱棣心头一软,目光也柔和了下来,吩咐道。
“来人,拟旨。”
“封藩汉王于滇南,其境内一切军政大权皆有由其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