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我写的。”
“就在我上任青华区办公室主任的途中。”
高育良说话间不动声色的朝着赵立春靠近了一些。
这样显得两人之间不像是刚刚认识的上下级。
反而更像是两个相识相知多年且志同道合的战友。
而赵立春也没有表现出反感,反而配合了高育良的这一动作。
这一点点小小的细节,都展示出了两人超高的政治情商。
赵立春接着问道:
“你似乎对改革开放很是坚决。”
高育良此时也是缓声说道:
“我一直都相信改革开放能够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
“能够让我们的人民富裕起来。”
“放眼整个汉东省。”
“上到省委下到村镇,改革的口号喊的都是震天响。”
“但是真正落实到地方的改革措施却没有多少。”
“这是为什么?”
“这不就是改革落实的还不够彻底吗?”
“不够有阻力是很正常的情况。”
“我相信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乃是大势!”
“不可违的大势!”
赵立春闻言不住的点头,这想法倒是与他不谋而合了。
..............................................................
此时再看高育良,赵立春眼中的欣赏已经有些不再掩饰了。
高育良话锋一转,道:
“汉东省省委有三驾马车并驾而行。”
“这三架马车行驶的方向决定了汉东亿万百姓未来的生计!”
“更决定了未来汉东改革开放的发展趋势。”
“而您就是就是这三架马车的其中一架。”
“您身上的担子很重啊。”
高育良的话成功让赵立春得以共情。
“都是为人民服务,谈这些就不必了。”
此时的赵立春表现的很矜持。
当然赵立春的内心还是喜悦的,这是人之常情。
此时高育良也是趁热打铁地说道:
“我相信这份报告应该在正确的人手中才会产生它应有的作用。”
“就如您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一般。”
高育良明面上没有说自己已经是赵立春的人了。
但是又句句话都是站队之意。
而且这番谈话的节奏让赵立春感到很舒适。
赵立春微微颔首,很是满意地看向高育良。
他很满意高育良这个人才,尤其是对方展现出了超高的政治嗅觉和政治情商。
并且对方愿意全力支持他改革。
另外赵立春在中午的时候就让李达康调查清楚了高育良的背景。
高育良档案干净,背景干净,作为汉东大学的政法教授更是风评相当不错。
而且这高育良还刚刚被梁群峰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打压过。
原本能够走马上任检察院政治部主任的高育良如今却屈身于小小的办公室主任一职。
这不禁让赵立春动了恻隐之心。
这样的一个人才,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应该就这样浪费了。
如果说高育良上午的发言是谈理想,是谈方向的话。
那这份《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全面改革开放》,就是高育良对他妥妥的投名状了!
赵立春有些意味深长地看着高育良道:
“你很不错,不过暂时可能要委屈你接着干一段时间办公室主任了。”
“如今的汉东,水很深,你想要大展拳脚,还需要再等上一等。”
等什么?
自然是等赵立春竞争汉东省的省长一职了。
只要赵立春竞争成功。
成为汉东的一把手,那赵立春和高育良也就能够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开放了!
此时高育良也是斟酌了一下。
随即便根据自己的地位和处境说道:
“有关梁书记和您的事情我也听说了不少。”
“我很清楚您现在在汉东的处境不能算说好。”
“但是,请您相信,高层的方向不会动摇,改革开放的大势也不会被逆转。”
“只要您坚持下去,必然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摇摆不定。
高育良紧接着补充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