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宦官?
这不得问你们吗?
大明君臣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信任一说。
虽然有土木堡之变,导致勋贵出现重创,但根子上大明的皇帝就是不信任下面的文臣武将,无论是文武都不一概不信。
到头来不就是只能信宦官吗?
宦官,皇帝家奴,打小就跟在了身边,而比起那些文官,还有不成器的勋贵,试问这些皇帝该信任谁呢?
肯定是自己身边人,这毋庸置疑的呀,更何况文官不可信,勋贵信不过,烂泥扶不上墙,根本就没法用。
如此一来,就宦官最好用了,只因为说要弄死这些宦官就更是简单,一道圣旨便可,你说外戚以及武将能行吗?
君不见外戚杨坚,武将赵匡胤!
老朱呢,就是防着这一点,大明的外戚根本没用,而勋贵经过几代下去,再加上土木堡之变就直接断层了。
这么一来,那还可以用谁?
只有宦官可用了。
基于这种种复杂的原因,李缘对此是简单说明。
“老朱啊,大明朝是极度的不平衡,防宗室、防外戚,那是防到了极致,所以外戚之祸是完全没有,而宗室在经过你跟朱棣的努力下,自然而然就成了废物,至于说勋贵?前几代还行,后面就越来越拉了,就跟你想要子孙富贵一样,这些勋贵的先辈流血又流泪,打出的富贵,难道后辈们不该享受吗?再者,你看李景隆就可以了,顶级勋贵出身啊,但能力如何呢?你也看到了,直接搞垮建文皇帝啊,所以勋贵过几代就直接不行了,能支棱起来并不多,更何况你大明还出现了土木堡之变,导致勋贵在此役里损失惨重,你说这能怎么办?没办法啊。”
为何呢?
大明朝宗室、外戚都被防着,勋贵又直接垮掉了,那么还有谁可以跟朝堂上那些文官对抗?找来找去不就只有宦官吗?
“土木堡之变?”
老朱面色难看啊,喃喃说道。
不用感觉,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而朱标这边,脸色甚是沉重,勋贵的事情呢,还真就是这样,不管多厉害的先辈,传几代下来自然就垮了。
这是无法避免的规律啊,祖辈打下来的富贵,后辈不用努力就有,出身决定了一切,所以这后辈们又怎么会努力、拼命呢?
祖辈都留过血了,后辈们享受就完事了。
更何况他爹不就这样吗?保子孙富贵吗?
你自己都这样养了,难道人家勋贵就不行吗?要是这都不给,那人家玩命换来的富贵,是为了又有什么意义?
朱标缓缓说道:“父皇,先不提这土木堡之变,大明勋贵烂掉这方面,速度是惊人无比的,垮的太快了。”
老朱很急,非常的急,赶忙问道:“先生,土木堡之变,到底是什么?”
是什么?
那肯定是惨不忍睹了。
对此,李缘也是调整了一下思绪,这才往下说。
“这就涉及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简单的点说就是打了一场败仗,皇帝被俘,精锐尽失,勋贵重臣惨死,其中就包括了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驸马都尉井源、泰宁候陈赢、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都督梁成、王贵、吏部、刑部、工部等左右侍郎,还有都察院的御史邓栗等五十二位勋贵重臣。”
一口气直接说完,李缘便没有再继续,这得要让老朱、朱标缓一缓,否则这要是再继续,怕是会把这二人给气死了。
事实,很残酷,但得要接受。
不管怎么说,给点时间,总能接受过来的,所以这等着就是了。
沉默,还是沉默。
老朱知道这事肯定不是好事,但没想到这破事居然是那么的大,真就是捅破天了,而且这到底是如何做到?
大明的精锐之师覆没,五十多位勋贵重臣惨死,大明天子被俘?
这是在逗我吗?开玩笑的吧?
肯定是,肯定是。
“朱祁镇,还明英宗,这什么狗东西?祁?这是老四的孙子,曾孙?好啊,好啊,这狗屁的东西,咱一定要宰了他。”
极致的沉默过后,老朱就开始宣泄,直言非要弄死这朱祁镇。
“废物,真的是废物。”朱标都不得不爆发,老实人发起火来,那是更加吓人了。
大明的好儿郎,那些勋贵重臣,就因为这家伙而被葬送,试问这可以接受吗?关键是皇帝都被俘虏了,这……
莫不是北宋徽钦二帝?
一想到这,朱标就浑身冒汗了。
哦,不对,大明还有两百多年国祚啊,应该不至于的,不至于。
待二人宣泄过后,李缘就接着往下说:“土木堡之变,改变了大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