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二章:偶尔的联系 (1/2)

01

高考志愿是我兄弟易晨曦帮我填的。第一个学校在衡阳,是我初中物理老师推荐。第二个在长沙,是我高三班主任推荐。它们,都是专科学校。我选的专业是我爸推荐的汽修。

15年8月28日的晚上,我在无言的QQ空间留言。

留言内容是:

我明天就要去衡阳学汽修了,下次相见,再把你今天想要说的话告诉我吧!

-完

夜幕低垂,星辰点缀着静谧的苍穹,仿佛是高中岁月里那些熠熠生辉的记忆碎片,即将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为永恒。此刻,我与她共度的高中时光犹如一部电影,正缓缓拉下帷幕,而明日黎明,我们即将迈入大学的校门。

高中三年,时光荏苒,我和她如同两条并行的轨迹,在同一片校园天空下各自描绘着不同的成长画卷。每年的我们,状态各异,却始终保持着微妙的距离,未曾试图交融成一个交集,而是如同两个独立的集合,各自绽放。

高中毕业后,我和她如同两片随风飘散的落叶,各自踏上前往大学的旅途。曾经共处同一校园的我们,此刻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带着各自的梦想与期待,步入了各自崭新的世界。尽管心中很是遗憾,但这就是成长的必然——我们总要学会与一些人、一些事告别,去迎接未知的未来。

倘若命运未能安排我们在未来的某个路口相遇,那么,那些高中时代的回忆便成了我们之间唯一的纽带。

她没有回复我,尽管在我的内心深处,那份探寻真相的冲动如潮汐般时涨时落,总在某个熟悉的场景、某个触动心弦的瞬间,将我拉回那个未解的疑问:为何她的笔尖未曾为我的心情留下只言片语?然而,生活并非一本摊开便能一览无遗的教科书,有些章节注定要被岁月轻轻合上,留给未来的我们去揣测、去遐想。

于是,我选择了不再追问,不再让那些未竟的对话在虚拟的空间里孤独地徘徊。因为我渐渐明白:有些事情,或许并不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来画上句点。就像那些散落风中的秘密,或许就该任其随风而逝,融入无尽的蔚蓝天空。有时,无声的留白反而赋予了故事更深远的韵味。

我开始学会欣赏这份未完待续的美好,任由那段未解的答案在时间的缝隙里悄然褪色,如同秋叶静美地融入大地,成为生命旅途中一段淡淡的印记。尽管偶尔,我还是会怀念那个曾经热烈寻觅答案的自己,但更多的时候,我享受着这份淡然,让心灵在宁静中得以舒展,让青春在无言的释然中继续轻舞飞扬。

02

无言是本科学校,一般9号开学。于是我9月9日那天,在她空间留言。

留言内容是:

你去长沙没有,最近过得好吗?

-完

“嗯,我们已经在军训了。”她回。

“噢,我军训到26.你呢?”我问。

“我们到14”她说。

“呃,果然我这个学校是坑货,军训将近一个月。”我忍不住埋怨道。

她没有询问我近况如何,而事实上,我的生活正陷入一片灰暗。在这所大学,我犹如一片漂浮的落叶,迷失在繁华与喧嚣之间,始终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每一天,我都仿佛置身于一个陌生的世界,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告诉我:我不属于这里。

我曾以为,凭借那份孤高的傲骨,以特立独行的姿态赢得他人的瞩目。然而,现实却无情地撕碎了我的幻想。那曾经引以为傲的个性,如今却成了我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枷锁。我努力尝试融入集体,却发现自己如同一只误入天鹅湖的丑小鸭,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与那些自信的身影共舞。

我开始怀疑,是否我真的选错了地方?这所大学,对于我来说,却如同一座无形的囚笼,困住了我追求自由与真实自我的脚步。每当夜深人静,我独自面对冰冷的宿舍墙壁,心中涌起的不是对知识的渴望,而是对自我价值的深深质疑。我问自己:我真的应该留在这里吗?

“既来之,则安之”,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训,此刻在我耳边回荡,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试图说服自己接受现状,安心于此,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却愈发强烈。我意识到,对于现在的我而言,这不再是一剂安抚心灵的良药,反而成了束缚我挣脱困境的绳索。

我清楚地知道,我正在经历一场灵魂的拷问,一场关乎自我认知与人生方向的抉择。我渴望找到答案,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渴望找回那份丢失的存在感。然而,这一切似乎都遥不可及,如同海市蜃楼般虚幻,让我在迷茫与困惑中越陷越深。

03

国庆节的前夜,空气中弥漫着节日即将来临的欢快气息,我拿着手机,手指在屏幕上跳跃,将心中那份对即将到来的旅行的期待化作一行行文字,发布在了自己的QQ空间。我计划即将前往长沙,这座充满文化底蕴与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