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九章: 你是 (1/2)

-

“拦轿……”朱三浑身一激灵。朱三早先见过有人拦轿。至今想起来,后脊梁都冒冷汗。

十几年前天州城就发生过有人当街拦轿喊冤的事。

喊冤的人是十字街口卖豆腐脑的姜老汉。

姜老汉的闺女当街被百户手下凌辱。

姜老汉几次跑到县衙门击鼓喊冤都被棍棒轰了出来。

无奈,姜老汉只好拦轿含冤。

结果,县尹的轿子刚拦下,随行百户的马奔了过来。

姜老汉被马活活踩死。

当时,朱三就在场,亲眼目睹了此事。

后来,朱三在京城又见过一次。

洪武七年,朱三跟着诚意伯刘伯温上丞相胡惟庸府上做客,刚从胡府出来就有人拦轿含冤。状告胡府手下强拆民宅闹出了人命。

最后结果,胡府的几个手下被砍了脑袋,朝里好几个官员丢官,还有人被发配从军。

至于道听途说,那就更不稀罕了。

不过,自打朱三从京城回到天州县,这几年,虽然县里也断不了有邻里打官司,百姓告状,朱三不敢说桩桩件件都处理的人人满意,但闹到有人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拦轿,这还是大年初一头一回。

“这……”朱三瞅瞅吴之也。

“呔!”吴之也眼睛瞪的滚圆,“牛十三,朗朗乾坤,太平盛世,哪来的拦轿?你,你胡说八道个甚?”

“通判老爷,俺,俺可不敢瞎圪诌,”牛十三先是指天,而后又指向东北,“将将俺,亲眼瞅见钦差大老爷的轿子就拦在县衙大门口路当间,……”

“行了,少打牙磨嘴。到底是何人拦轿?为何事?”吴之也追问。

“好,好像就一个人,像是……”牛十三头摇的像拨浪鼓。其实,他也只是远远瞅见有人连喊带叫朝着钦差的轿子跑。等他到了跟前,隔着好些看热闹的人,他只看见那人整个人趴在地上。

“中了,吴兄,啥也甭问了,咱还是赶紧过去吧。”朱三加快了脚步。有人当街拦下了钦差的轿子,他这个知县再不在场,那可是……

“是。是。”吴之也连连点头。也加快了脚步。

朱三走了不一会,明显慢了,一瘸一拐的。受伤的脚老毛病又犯了,急得直敲左腿。

“朱兄,莫着急……”吴之也一直跟在朱三后面,眼瞅着朱三越走越慢,只好紧走半步,追上朱三,劝道,“朱兄尽管放心,不会有事的。人心自有公道,天州城有您这样的父母官,哪会有人拦轿告状……俺捉摸着一准是场误会。”吴之也瞅瞅朱三,“朱兄,要不这样吧,俺先过去,您莫着急,当心自个……”其实,吴之也嘴上劝朱三莫着急,自格心里比朱三还着急。虽然来到天州城这半年,他做事一向很谨慎,公事私事都处理的不显山不显水。但是,有些事,他还是担心。

“嗨!”朱三长叹口气,“吴兄,那就辛苦你了。”

“朱兄,太客气了。”吴之也双手一拱,而后朝牛十三摆摆手,俩人匆匆走了。

吴之也走的并不顺当。一拐到东街,街上人便多了许多,眼瞅着离县衙也就百把十步远,但人挨人,人挤人,比往常赶会的人还多。

其实,这些人并不是来看热闹的。他们大多是奔着胡府施粥来的。

胡府施粥已经有些年头了。尽管在早胡府施粥也就是小米稀粥管个饱肚,但饥民就像遍地的蚂蚱趋之若鹜,有外地的,也有天州城内的坐地户;最近几年,随着朝廷新政推行,再加上其它种种原因,除了乞讨为生的讨吃的,天州城的百姓但凡有口吃的很少光顾胡府粥棚。不过,今晌午胡府对外虽然叫的还是施粥,但听说改成了白米干饭炖烩菜,于是,胡府设在城里的几个粥棚便多了不少人气。其中,尤以东街来的人最多。

眼瞅着钦差的轿子过来,人们在开道的衙役驱赶和锣鼓震慑下纷纷退到街道两侧。

轿子稳稳地停在了离县衙还有几步远的道边。

朱颗粒长长地出了口气,凝视前方,正襟危坐。

“老爷,请……”轿前的跟班毕恭毕敬地掀开了轿帘。

朱颗粒正冠整衣,起身准备下轿。

突然,一个身材矮胖的人从人群中蹿出径直冲了过来。

几乎与此同时,围在轿子周围的几个跟班的像一堵墙似地挡在了轿子前。各个手握兵器,如临大敌。

“管家爷,……”拦轿的人“扑通”跪在了轿子前两三步远的地上。

“……”朱颗粒先是一楞。拦轿喊冤对他并不陌生。古书上写的有,这些年他也听说过,更亲眼见过。远的不说,单单这次奉旨出京一路走过来就遇到过好几回。不过,在他的印象中,拦轿的人大都是苦大仇深,衣衫褴褛,甚至蓬头垢面的草民百姓,可眼前的人虽然低着头,看不见面容,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