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八章: 白米大烩菜 (1/2)

-

胡府老宅门前,原本是前朝一个百户长家的遛马场。后来,蒙古人走前,胡府花银子盘了下来。据说,胡府原本打算准备在空地上起新宅子,后来,胡府另择他地在紧挨着县衙的东边起了新宅子,也就是新宅子落成的当天,胡府在遛马场的空地上搭起了施粥的粥棚。

胡府为啥另择他地起了新宅子?又为啥在遛马场空地上支起大锅施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有的说:……

还有人说:……

胡府粥棚,开了已经有好几十年了。在早,胡府施粥对外应的是小米稀粥,实际上也就是除了秋收后熬的小米粥稠些,一年到头大部分日子都是稀汤寡水,但天灾人祸,饥民就像遍地的蚂蚱还是趋之若鹜。有外地逃难的,也有天州城内的坐地户。起先,胡府施粥的的粥棚只有一个,后来,随着买卖生意不断扩展,胡府在天州城四条街又设了好几个粥棚。只是最近几年,随着朝廷新政推行,再加上其它种种原因,胡府的粥棚又只剩下了老宅门口空场上的这一个。不过,小米稀粥倒是比早先稠了好些。至于光顾的人,除了城里一些常年以乞讨为生的讨吃的,大都是从附近州县逃难过来的难民。

早在三天前,胡府就放出风:胡府今晌午要在全城施粥。而且几十年一成不变的小米稀粥换成了白米大烩菜。

白米大烩菜是天州城老辈传下来的既好吃又好看的美食。但是在天州城可不是寻常百姓人家想吃就能吃到的东西,好多人都是活了一辈子只听说过没吃过。

胡府支起大锅让人白吃白米大烩菜,自然来吃的人不少。尽管今晌午胡府在天州城四条街又搭了好些个临时粥棚,但还数胡府老宅门口的粥棚来的人最多。就连离粥棚还有好几十步远的大街上都挤的到处是人。

“这……”眼瞅着眼前人流攒动的场景,朱颗粒有些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似曾相识,但又不同往景:几十年前,他在老家也目睹过人山人海的场景……,但那是庙会;后来,他还见过……,可那是血腥厮杀的战场;还有,在京城,秦淮河畔人流如织,他也见过……,那是……。这么多人人挤人,人扛人,争着抢着就为了吃一顿大锅饭,他还是头回见到……

“老东西,开眼了吧?”朱三哈哈大笑,“咋样?要不,咱哥俩也挤进去凑个红火,……”朱三话没有说完,身后被人重重撞了一下。

朱三下意识地躲闪,转身回头,眼瞅着撞他的人踉踉跄跄就要栽倒,朱三下意识地伸手扶住了那人。

“爷,小的该死,小的该死。”来人连连作揖打拱。乱哄哄的头发一上一下几乎遮住了整个脸。

朱三这才看清:撞他的是一个浑身破破烂烂的讨吃的。上身裹着一件几乎看不出本来颜色,到处露着黑棉絮的破棉袄,下身是一条打着好多各种颜色补丁的单裤子,趿拉着一双前头露着脚指头,后头露着脚后跟。

“爷,小的该死,小的该死。”讨吃的还是连连陪不是。

“臭要饭的,没长眼睛不是?”一直远远跟着的衙役跑了过来,抬手就要抡巴掌。

“行了。”朱三拦住了衙役,朝讨吃的摆摆手。

讨吃的连连鞠躬,战战兢兢,唯唯诺诺。转身挤进了人群。

“百姓苦啊!”朱颗粒摇摇头,也是一声长叹。从京城出来这一路上,虽然在各个州县,他看到了太多的祥和繁华和灯红酒绿,但更多的还是目睹了许多贫民百姓的窘迫和困苦。

“唉——”朱三也是长叹口气。瞅瞅朱颗粒,瞅瞅身旁的衙役。

“闪开,闪开。”随着大呼小叫的吵吵声,本来拥挤的人群向街道两边退去,中间腾出了一条三尺来宽的小道。

原来是牛十三领着一队衙役分成两排,横着手中的棍子在往后驱赶两侧拥挤的人群。

吴之也三步并两步小跑了过来。后面还跟着胡惟仁和几个乡绅打扮的人。

“钦差大老爷,下官来晚了,……”吴之也双手作揖,连连赔不是,然后闪到一旁,“钦差大老爷,您请——”其实,将将吴之也并没有按照朱三的吩咐去聚三仙酒楼,而是抄小道穿过胡府老宅到了粥棚,然后……。

朱颗粒瞅瞅天,回头又瞅瞅身后不远处紧赶慢赶走过来的一大帮大小官员,眉头微微一蹙,干咳两声,下意识地慢慢整理着仪容,然后才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穿过衙役棍棒组成的夹道,来到了粥棚。

胡府老宅门前的地方挺大。

紧挨大门台阶的地方,盘着一长溜土坯垒的灶火,安了十几口大锅。大锅很大,是乡下只有办红白事才用的那种大锅。大锅尽管都盖着锅苤盖[注:1],但还是冒着很大的热气。离灶火一步来远的前面还有一长溜一人多粗,同样也盖着锅苤盖冒着热气的大水缸。

“……”朱颗粒下意识地揉揉眼睛。几十年前在老家,他也赶过红白喜事,见过吃大锅饭的场面,后来,在队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