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为鸡蛋而读书 (1/3)

在需要储备什么物资的环节上,胡老爹还是有些见解的。

“粮食是重中之重,如果今年再不下雨,粮价还要涨,嘉州现在的大米都卖七十文一斤了,灰面六十文,咱们山上最缺的还是粮食。”

“还是我爹英明!”

“还有家伙什,我看你那把铁枪头不错,也想着让亲家二小子给捶上几柄,有粮有枪,心里不慌,嘿嘿!”

人老成精,抓重点能力不错。

翠花竖起了大拇指,歪着脑袋问:“爹,你要不买头骡子啊?车架子你找个山口的人家存放,骡子赶回去,要进城卖货也方便!这次有两辆骡车,我们也可以多买点粮食!”

这个好像,可以有。

不过,胡老爹还有所顾虑:“都没和家里人商量就买骡车,回去后,你娘不得骂我啊?”

翠花哈哈大笑:“回头你闺女我帮你劝劝我娘,真是的,爹,我发现你咋这么怕媳妇儿呢?”

胡老爹不以为耻:“你瞎说啥子大实话,咱家,有谁不怕你娘啊?”

翠花无语,感情这怕老婆还骄傲上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父女俩就先去了一趟茂县的骡马市。

骡马市,不卖马,现在蜀地的马匹大部分被蜀王征走了!

牛、骡子、驴,倒是不少。

胡老爹这个老猎户,看牲口还是很在行的。

他围着一群牲口看了半晌,最后停在一头大青骡子跟前。

掰开骡子的牙口,看了又看。

连骡子的腰身,和蹄子都逐一检查了一遍。

边看还边给翠花科普:

“买骡子就要买这种窄蹄骡,劳(耐)力好!牙口也要掰开看看这磨损程度,这主要是看年龄,还要它有没虫牙,腰身也要细长,你姥姥家以前的那头骡子,可能干了......”

这种架势,比自己还熟业务呢,马市伙计也不多白话。

“大爷你看中了,咱再拉价!”

看着胡老爹和卖骡子的伙计,两人在袖子里比划了良久才罢了。

一桩买卖,达成!

车架子可以在隔壁买,也算是一条龙了。

憋了一路,眼见四下无人,翠花驾着骡车和胡爹并行。

小声的问:“爹,你这比划了半天,到底多少钱买的骡子啊?”

胡老爹比了三个手指:“三十两呢!车厢花了我五两,到现在我都还在心痛。”

翠花哈哈笑:“你可别痛了,还要去买粮呢,咱们今天重点就是来花钱的!花多了,就习惯啦!”

胡老爹捂着胸口:“这个习惯,不要也罢!”

茂县的粮店生意热火朝天,因为是离嘉州最近的县,粮食储备还是很足的。

价格,也不错(贵)。

胡老爹把骡车,停在茂县一家最大的粮铺的车马厩里。

两人开始商量采购品类和数量。

胡老爹准备大米和灰面,各买一百斤。

有陈粮,先买陈粮。

一量骡车,最多也就是个四百斤的承重量,加上车架的重量和人的重量,也就只能买这些了。

翠花,抄作业。

结果进去一打听,想买陈粮的人不要太多哟!

无论什么时候,精打细算都大有人在。

最后,父女俩还是买的去年秋的大米和去年夏的灰面,各两百斤。

这里的价格和嘉州一样,大米一斤七十文,灰面六十文。

两车粮食,一共花了二十六银子,贵到离谱。

翠花还给小娃娃们买了几匣子的龙须酥,一家分两匣。

胡老爹还没从粮价的震惊中醒过神来,接过闺女的点心责怪道:“你这太惯孩子了,搞得小山和小川他们老想你家去!就图你给买的零嘴多!”

翠花不依:“爹你还好意思说我哟,你就不惯孩子吗?隔三差五的送肉来家里,你俩外孙养得那么壮,可不是你的功劳么?”

“肉和零嘴能一样吗?”

“对小孩来说,都一样重要呀,指不定更爱吃糖呢,你问你家小山和小川,爱吃肉还是爱吃糖!”

父女俩打着嘴仗,彼此不服气,都觉得对方更惯孩子。

一路上,就没分出个胜负来!

从茂县西行到麻柳县时,很容易就发现了。

这个县的流民,又多了很多。

好些还都是拖家带口的!

县城的几家人牙子生意很火爆,到处都乱糟糟的。

父女俩驾车迅速穿过,片刻都不敢停留。

刚回到桥头镇,胡老爹特意去了一趟袁老二所在的铁匠铺,给家里几个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