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日子,就在大头和二头每天的集满五个新字,换两个鸡蛋解馋中滑过。
虽然两个小崽子每天的晨练还是叽叽歪歪,一会儿抱怨没有睡够,一会儿嚷着自己跑不动了。
但是学堂里打架的频率那么高!
不好好练手,只能输得更惨。
两人也是犟得很,打起架来,百战百输。
输完了,第二日再战!
翠花见他们每次打完,也没有打出太大伤痕,就睁只眼闭只眼。
一贯的准则就是,让他们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去。
虽然出了正月,就没有继续下雪,天气还是异常阴冷。
冬衣,不减反加!
翠花又带着袁大妹去了趟青县同仁堂,文大夫把完脉点点头:“有好好喝药,恢复得不错,伙食也跟上了。”
袁大妹满怀希冀的问:“那,那大夫,我以后还能生娃么?”
文大夫瞪眼吹须:“生孩子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你这没啥问题了,把你男人叫来我看看!”
“啊?我......”袁大妹羞红了脸。
翠花无语的很,对文大夫说:“就因为这个合离了呢......”
好吧!话题终结者。
一个有着四十年行医经验的文大夫,什么怪事没见过?
他也很清楚这个世道对女人的种种不公,只叹了口气不提。
看着患者似乎家境还成,又给开了一个疗程的巩固药,还给了几个食补的药方,让她继续养着。
再次花了五两银子买了一堆中药包。
老袁家如今的家底也没有瞒着袁大妹,她还是一如既往的表示,银子是她借的,以后一定会还。
愿意还就还吧,翠花也没和她掰扯太多。
最近几个月,每回来县城,都必然去扛点粮食回去。
今日也不例外。
一进粮店,就被告知,青县的大米已经涨到了一百文一斤,灰面九十文一斤。
翠花果断下了狠手,各买了三百斤,还花高价请了店小二帮忙送货。
“弟妹,是不是买太多了点?”袁大妹吞了吞口水,家里还有不少存粮呢。
“大姐,现在不买,就怕再过两月有银子都买不到了!估计很快就要限制购买量了。”
袁大妹可不敢再出瞎主意,家里老老少少这么多人,要是断粮了可怎么整?
两架骡车装满了粮食,缓缓的驶来。
经过村口,很多人都看见了翠花,忍不住各种小声议论开来。
村民一:“看来上次黑娃家的在土匪身上搜刮到的油水不少哟?你看人家一次就买了这么多的粮食!”
村民二:“看把你酸的!摸死人口袋可是各凭运气的!再说,人家黑娃家的,上次杀匪出了多大的力?这才过了几天,做人,可不能没有良心!”
村民三:“就是,就是,全村儿都指望黑娃家的以后这般英勇呢,娃她大伯娘,你可别学那些眼皮子浅的!”
村民一:“哎哟哟,冤枉死我了,我就说说而已……”
她们的议论声也不算小,恰好被耳尖的翠花听了一个正着。
她这会儿已经顾不上低调了,叫停了骡车,对村里人说:
“今年的谷子还没育苗呢,谁知道老天爷赏不赏饭吃?要是仲春不下雨,米价还得涨,你们还是能买就多买点吧!”
言尽于此,再也不管这堆长舌妇,驾车回了家。
村妇们面面相觑,各有思量。
翠花这次买的六百斤粮食,加上家里前几次囤集的,有个七八百斤的样子。
几个米面大缸,都放不下了!
老袁头建议在家里挖个地窖,再买多几个大缸存粮。
翠花觉得这个提议不错,马上行动了起来。
老袁头围着屋里屋外转了几个圈圈,最后把地窖的入口处,选了灶房大水缸的位置。
“咱家这口装满水,有八九百斤重的大水缸,没有个四五人轻易挪不动。用水缸来当门板再安全不过了!”
老袁头的话还没说完,就看见自己大儿媳妇,轻易就把大水缸给抱走了!
现在都有半缸子的水啊,须臾之间就被抱走了!
他张了张嘴,最后挤出两字:“挺好”!
是挺好的!
如果把家里的粮食放这个大水缸下面,对大厨翠花来说,拿取都很方便。
于是乎,翠花和老袁头,加上一个袁老三。
三人,整整干了十天,才把这个地窖挖好。
一开始本来只打算修个三五平米大小,挖着挖着,在翠花的建议下,就变成了十五平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