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六六章 李自成的故事——自强 (2/3)

底,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乡亲们口中的“李枣儿”和金儿面前的舔狗已成为威名赫赫杀人如麻的军中大将。

以前是人穷志短马瘦马长,坐井观天宥于一域,现在是心越大舞台便越大,舞台越大心便越大,站在山顶方知天更高地更远。

李自成忽然明白了古笑话中的燕雀之志,明白了金儿眼中的土鸡瓦狗,以前的他连这些都算不上,最多是只虫豸,有筋无骨,还是只懒虫。

想当年,比他富有的在努力,比他聪明的在学习,比他有前途的在奋斗,他却在玩什么安贫乐道、淡泊名利、高洁脱俗、知足常乐、心态平和。

现在看来,这种表面安逸的本质是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小富即安。悲莫大于贫贱,乱世从来不给小民流活动路。面对危机四伏,小民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不能掌握命运,只能逆来顺受,随波逐留,便如李自成曾经没有挽留金儿的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她离去。

站在这个角度讲,接受平庸对自己、对家人是不负责任,甚至是犯罪。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李自成拒绝平庸,志存高远,拼了性命嘎嘎乱杀,力求逆天改命,杀出一方净土和一片天地,别说什么留住金儿银儿,便是同性、二尾是也要多少有多少,欢喜谁就是谁。

李自成的部队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很多人愿意跟着他干,觉得他有人格魅力,而这份魅力来自于李自成领兵的两个特点:一是与子同袍,与子同食,以身作则,同甘共苦,慷慨大方,不贪不占不搞特殊。二是与子偕行,亲临一线,亲冒矢石,冲锋陷阵。

关于第一个特点,有人说李自成修佛家的抑欲戒奢磨考度劫,有人说他修道家的克制自律恬淡冲虚,有人说修儒家的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

这些理解没问题,但格局有点小。自打灵魂觉醒以来,李自成快乐源泉已从战利品多少转变为分配战利品的权力。打怪升级、宏图霸业才能让他意气奋发热血澎湃,吃喝嫖赌抽太过无聊,山珍海味味同嚼蜡,为了碎银几两的争斗如同触氏和蛮氏在蜗角上打架,李自成无法从黄白之物、低级趣味和口腹之欲中找到任何满足。便如太监上青楼,对俗人眼中的大欲充满了不屑与厌恶。

凭借这两个特点,李自成屡胜强敌,走出个虎虎生风,走出个日新月异,走出个一日千里。他不是在学习和成长,而是在觉醒,战争只是在冲关、打怪、捡宝、抢人头、解锁新技能。

随着李自成的飞速成长,他发现赖以起家的官军身份本身比较尴尬,已经限制了他的事业发展。

从待遇方面讲,官军挣着不高的死工资,还动辄欠薪,各种制度、条例、禁令、规定等条条框框阻止了大家的财富积累,过日子没问题,暴富不可能。

从业绩方面讲,李自成需要用胜仗来证明自己,做大做强,而官员们不在乎战争的胜负和帝国的前途,只在乎自己的口袋,一个个脑满肠肥,利用国难积攒了几辈子花不完的家业,鼠目寸光,短期行为严重,这与李自成发展的大方向违背。

从机会方面讲,帝国的绝大多数高位被皇族、世家、门阀占据,平民上位难度极大,仅能拼命去卷、去抢上流社会指缝里漏下来的一点点恩泽,能力过硬但八字不硬的人才已成为炮灰,依靠才能和氪命可以达到的高度天花板很低,许多人年年轻轻便走到了仕途尽头,失去了上升机会。

从竞争方面讲,李自才不怕人才济济,不怕对手如云,他有信心让一切竞争者跟在屁股后面吃土,只是无法忍受高层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提拔靠人脉、靠情商、靠金银,马户只听又鸟的曲,阳春白雪反而不如下里巴人。

李自成最不能忍受的是,决定他们前途的是那些衣冠楚楚、道貌岸然、损公肥私、贪生怕死的蠢货,他们只负责定目标、下任务,然后督促、检查、考核并惩处,甚至还隔三岔五拿家国情怀格局高度来PUA他们,窝火,恶心!

相反,民军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从待遇方面讲,民军完全是多劳多得,按劳分配,谁有本事谁抢去,没人眼红你举报你,只会夸你有本事。

从前途方面讲,民军越做越大,一个连队经常在几个月内迅速发展为一个团,大量的高级干部岗位空缺,虚位以待,不怕没平台,只怕没能力,有多大本事可以抡圆了使,是骡是马拉出来溜溜。

从体制方面讲,民军的个人命运与集体命运完全统一,每个人都盼望着更强大的领袖带着队伍走向辉煌,这决定了考核军官是否优秀、是否提拔只有一条标准:能打。

官军唯一比民军的优势在于身份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这个身份很重要吗?

不重要吗?重要吗?不重要吗?李自成反复多次问过自己。

最终,李自成认为不重要,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