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七二章 李自成的故事——风紧 (2/3)

说部队基本没有了存粮,便是连战马的精粮、牧草也不足,人和马匹抢着吃杂草。

从人和上讲,官军们前堵后截,死缠烂打,特别是占领了山顶高地,战争方式大大丰富:前边贴脸开大,后面千年杀,最可恶的是新的攻击方式:空袭,乌鸦坐飞机,利用高地往下扔石头、火把、冷箭什么的,不求命中率,只求听个响,砸住人了固然好,砸不住人了图个乐,主打快乐战争,有枣没枣打三竿。

李自成军队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全方位立体攻击,苦不堪言,开始时还骂几句朝廷不讲武德,现在连骂的力气也没有了。

面对此情此此景,李自成忽然想起半年前宋献策的一句话:金木刑克,水火共侵,诸事不宜,流年不利,加上阴月,加上黑道日,加上秀恩爱被诅咒,加上犯太岁,加上巧儿本命年,身上各种BUFF叠满了。

以前听宋献策这话时,李自成觉得是笑话、是放屁,很看不起这个神棍。如今进退失据,李自成才感觉到这个乌鸦嘴给说着了,他这次只怕凶多吉少,在劫难逃,插翅难飞,随时可能全军覆没。一切都是命里安排,越是折腾越倒霉,越有追求越悲催,努力挣扎无非是死得慢些或者换个方式死。

李自成越想越觉得毛骨悚然,天意这玩意儿神神叨叨,看不见摸不着,自然便打不败、改不了,空有一膀子力气也没处使。当年的项羽武略超群,敌不过时不利兮骓不逝;诸葛亮智近乎妖,敌不过夜半妖星照渭滨,这都是人命天定的典型案例。

李自成当年能白手起家,现在有着四万兄弟,情况再糟也比当年好上百倍,现在有什么好害怕的?他怕的不是天意,不是朝廷,而在萧墙之内,怕的是将无战心、兵无死志,怕的是人心散了、军心乱了,怕的是自乱阵脚、不战而溃。

李自成的兵源是秦川。有人说秦川表里山河民风剽悍,也有人说“穷山恶水出刁民”,李自成对这两种说法都乐于接受:刁民好呀,没有刁民我怎么造反?我不管他们刁不刁,我只管他们能不能打。

如在和平年代,李自成是个天资平庸、眼高手低但自命不凡、有轻微精神洁癖的闷骚小资青年。天幸人间大乱,触发了李自成的隐藏军事技能,他在乱世中如鱼得水,其中最得意之处便是以战养战,混水摸鱼,将秦川饥民手搓为十万大军。

对这十万大军的忠诚度,李自成心里门清,除了一多半被洗了脑誓死追随的傻子,还有一少半打着小算盘但装着效忠的聪明人。李自成看破不说破,装着相信所有人都是在真心效忠,他允许、甚至欢迎聪明人,聪明人愿意装——这本身便是积极服从的态度,有小心思是人之常情,殊途同归,求同存异,大目标一致即可。

聪明人知道李自成看破了,不过也都装着没被看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大家在弄虚作假,各有各的难处,人艰不拆。

下属全是傻子并不合适,愚蠢到了一定程度也很可怕,很多时候让你无奈的不是敌人的狡猾,而是队友的愚蠢。李自成苦傻子久矣,上次起名的痛苦是他永不愈合的伤疤。

对于傻子,李自成画大饼,扯着打天下、救万民的幌子,理想情怀事业一起招呼;对聪明人,李自成直接拿钱砸,告诉大家发家致富顺便救民于水火。

李自成对手下的多样性乐见其成:聪明人负责合理规划,傻子负责坚决执行,谁离了谁也不行,大家分工明确,合作愉快。

有这样一支队伍,每次朝廷喊打喊杀时,李自成总会嗤之以鼻:“想杀我哪里有那么容易,问过我的兄弟们先!”

而现在,看着残兵败将垂头丧气,看看连绵阴雨淅淅沥沥,看着山连着山群山逶迤,听着部队沉重的脚步声,听着烦人的雨声,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杀喊声,马背上的李自成看向了更远处,空洞的眼神失去了焦点,心里反复问自己:兄弟们还能不能打?兄弟们还愿不愿打?

作为部队最高统帅,李自成始终认为取得胜利关键靠战略,支撑靠战术,执行靠战士,而为战士赋能打鸡血的是凝聚力。

队伍凝聚力强时,战士愿意冲锋陷阵,狭路相逢勇者胜,队伍自然一往无前;凝聚力弱时,队伍往往逢战必败,这时的战略只能是镜花水月纸上谈兵,靠着军事天才、战略大师去亲自提刀上阵砍人不现实。

但是,凝聚是相对的而裂缝是绝对的,任何团队都是缝合怪,向心力和离心力同时存在,向心力超强时是铁板一块,离心力强了则是散沙一盘。

当年李自成能把大家团结起来,因为天灾人祸将大家逼上了绝路,烂命一条,不贪生,不惧死,大家相信跟着李自成有活路,有饭吃,有钱花,有衣穿,视李自成为衣食父母,谁动了李自成便是断了大家的财路。断的财路如杀人父母,刻骨仇恨,哀兵必胜,这群亡命之徒战斗力极强,唯李自成马首是瞻,悍不畏死,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嗷嗷叫着往前冲。谁碰上了这群狠人谁也发怵,打不死也吓死人。

而现在,人还是那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