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七六章 陈奇瑜的故事——窝火 (2/3)

时候金银比骑兵更具杀伤力,氪金比技术重要——这点老玩家都懂。

尽管行贿时李自成也肉疼,不过他对自己进行了心理建设: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凡大刀在手,不愁钱财无根;惹不起陈奇瑜的大军,我还惹不起那些手无寸铁的官员、富户和百姓吗,将来让他们替陈奇瑜还帐好了!

就这样,李自成这长长的车厢峡里挖呀挖呀挖,挖大大的坑,种下大大的种子,希望能结出个大大的瓜。

峡谷外,陈奇瑜冷眼旁观着李自成的表演。跟李自成斗了这么多年,他清楚李自成不是铜皮铁骨杀不死,而是滑不溜手抓不住,早在两个月前将李自成堵在车厢峡时,他早为李自成准备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将李自成慢慢耗死。好处是代价小,坏处是耗时长,夜长梦多。当然了,如果李自成硬是坚持不死也不要紧,好些快乐的事是时间越长越好,双倍时间双倍快乐,你越反抗我便越兴奋,好东西得慢慢吃,不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还没尝出味道就咕鲁下肚了。

中策是加快进攻节奏,一根筋变成两头堵,大军前后夹击强攻,侧面捅腰子,不停地紧气、放血,给李自成灭亡提供加速度。此策的坏处是部队损失太大,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下策是招降。好处是功劳最大,坏处是风险最大——这种悍匪极有可能是诈降。

三策都是要李自成死,无非是早与迟的问题。这是一道选择题,陈奇瑜可以根据心情给李自成挑一种死法。

陈奇瑜的选择当然是上策,因此才把闯军关在峡中不动手。

然而,一个多月后,稳如老狗的陈奇瑜忽然着急了。

把陈奇瑜逼急的力量来自朝堂,原因很简单:风流灵巧招人,有人羡慕嫉妒恨,想来吃现成、抢功劳。

这此年来,陈奇瑜在陕北及周边五省大杀四方,犁庭扫穴,打黑除恶,清匪患,治顽疾,妥妥的不世之功。

然而正是此时,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关于陈奇瑜的不和谐声音,宣称真正打败李自成的是朝廷的高端部署,是兵部的坚强领导,是组织的精心培养,是同行的大力支持,是广大指战员官兵的流血牺牲,是无数无名英雄在各行各业的默默付出,陈奇瑜只是生逢其时,赶上了时代的快车。不想他得了便宜还卖乖,不感天恩,不谢同事,将功劳全揽到自己身上,妥妥的白眼狼,贪天之功,个人英雄主义严重。

谣言往往比真相更劲爆更有趣,而人类总有发掘隐私、传播谣言、显摆消息灵通的爱好,那些消息灵通者总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于是很快,关于陈奇瑜的谣言满天飞,一时成了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陈奇瑜对此微微一笑,不怒反喜——有人造谣议论说明他是个名人、是个人才,在帝国挂上了号。不遭人嫉是庸才,如潮恶评更能反衬他的优秀。再说了,这种谣言不合逻辑,不值批驳,傻子才会相信。

然而,风言风语很快又出了进化版,由怀疑陈奇瑜的品质转向怀疑他的能力,认为他夸大业绩,邀功讨赏,“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明明是打败了一群二楞子二傻子,硬夸大为灭了十万悍匪。别的不说,陈奇瑜灭掉的那些反王的名字列在一起,不仅无让让人感到凶悍之气,反而充满了扑面而来的喜感,强行拉低了他的的业绩和段位。

怀疑论者认为,各路反贼都是虫豸,指之间灰飞烟灭弹,天兵出动是牛刀割鸡,没有技术全是狠活,换谁也行、没准更好。有的人甚至扼腕叹息自己点背,在一些安定富饶的地区为官,乡里无刁民,地方无战事,错失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否则早就飞黄腾达了。

相比上版,这版的谣言似是而非,逻辑自洽,极其煽动性和迷惑性,不用说别人受影响,便是连他自己也有些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些年来他打怪,除了李自成有点硌手,打其它怪真的没费什么劲,他觉得自己不是战士而是法师,掐诀画符步罡踏斗,轻轻松松便能斩妖除魔打怪升级。

陈奇瑜有些生气,男人可以被怀疑道德水平,但不能被人说不行,造谣者该死!

更让陈奇瑜愤怒的是,这明显胡扯的谣者竟然有很多人相信。虽然谣言止于智者,但这个世上坏人太坏、智者太少、傻子太多。别有用心者煽风点火带节奏,傻子盲信盲从跟风,好事者推波助澜,看热闹的不怕事大,三人成虎,陈奇瑜“居功自傲”“贪天之功”“好大喜功”的刻板印象很快成了官场的普遍认知。

面对扑天谣言,陈奇瑜无能为力,只能唱歌走夜路——给自己壮胆,自行猛灌心灵鸡汤:“身正不怕影子歪”“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才心里好受了些。

一群傻子,爱怎么传怎么传,能动老子一根寒毛!

没想到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谣言又出现了第三版:陈奇瑜就是一草包,腻腻歪歪,拖拖拉拉,为了对付一群毛贼,数十万天兵硬是耗了好几年。甚至有人说他贻误战机,空耗兵力,歼灭战打成了持久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一七六章 陈奇瑜的故事——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