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崇祯的故事——暖昧 (2/3)

好呀”!这种期望给崇祯带来了巨大的危险,万一引起朱由校的猜忌,哪怕朱由校透露出一点担心,魏忠贤等臣子不介意让崇祯在这个世界悄悄消失。因此这些年来,崇祯只能潜身缩首苟图衣食,低调做人谨慎做事,躲在角落里尽量不被人发现。

也正因为总是躲在暗然,没人注意到崇祯在干什么,也没有关注他在想什么,更没人想到有一天他会黄袍加身每餐都有大鱼大肉为伴,在他面前大家们没必要装着端着,自行其事,说话做事不避讳他,敢面在他面前暴露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毫不顾忌地表达观点和看法。

崇祯冷眼旁观身边的一切,看着大家在表演,看着谁演的精彩谁演的拙劣,看着谁是忠臣谁是奸臣。观察同时他在思考这个国家得了什么病,需要怎么治,如果他是大夫会从哪里下刀子。因此崇祯上台后没什么过渡和适应阶段,他直接上手工作,实现他已经在脑子里过了无数遍的原定计划即可。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上任后必然会以干部管理为抓手,进行大范围的人事调整,重用早就看上的人,撤换看着不顺眼的人,干掉那些认为该死的人,自己人才能用的顺手,用的放心。不过崇祯上任后,大家想象中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没有点着,一切是外甥打灯笼——照旧,遵照朱由校时期的惯例进行。这点让想着提拔或者害怕倒霉的人都疑惑了,让期望改变的人伤心了,莫非崇祯走的是萧规曹的路数?

当然不是,崇祯不是他那个淡泊名利的哥哥,对木工、耍猴和异性都不感兴趣,他想要的是对权力的绝对掌控,这份掌控不允许有任何人染指,哪怕是老婆孩子,但凡敢染指者都是他的仇人,格杀勿论不留活口。

现在谁影响着崇祯掌权?几乎是所有的朝臣。崇祯认为,朱由校给他留下个朝堂就是个垃圾堆,个别人才也让各大势力染上了臭味,全扔了也不可惜:阉党自然不是好鸟,东林也不是东西,其它的浙江、楚党也都一个德性,团团伙伙,勾三搭四,争权夺利。这些朝臣目前对崇祯恭恭敬敬客客气气,但下一步改革真的革到了谁的头上,谁马上会炸毛跟崇祯翻脸。因此,每每瞅着诸党在朝廷上乱哄哄争权夺利吵得面红耳赤时,崇祯总有抄起龙椅砸死这些王八蛋的冲动:朝廷是我的锅,你们乱伸筷子还老嫌对方多吃多占,这算怎么一回事!这个观点崇祯从上任初始一直坚持到了离世的前一刻。

若说祯想弄死谁或干掉谁,自然是全干掉,换上一拔新鲜的,但崇祯上任后没第一时间动手,不是因为脾气好或者有涵养,而是他懂事。与朱由校只是把金什么梅翻烂了不同,朱由校看过太多的历史书籍,知道坐上龙椅与完全掌权是两回事,知道欲速则不达,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没实力硬杠是在找抽,最后灰头土脸的只能是他自己。他刚刚上台,没有自己的势力,别说是收拾谁打倒谁,阉党、东林、其它大势力都可能把他弄下台换个新皇帝当当。甚至宫女太监在崇祯眼里也是庞然大物,也能轻易碾碎他这个皇帝。崇祯不想和他哥哥一样早死,只有活下来才能谈及将来,他更加非常谨慎甚至是过敏,太监们一个不正常的眼神在他看来都惊心动魄,怀疑是不是有刁民想害朕;宫女们悄悄说句话时他也赶紧竖起耳朵仔细听,只怕是针对他的阴谋。为了预防被食物投毒,崇祯尽可能只吃安全食品,将饼子藏在袖中回家再吃;睡觉时点亮全部蜡烛,他认为反对者只会打黑枪,没人敢会明火执仗来杀他。

这种日子太难熬了,等着羽翼丰满了太慢,并且等待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崇祯表面淡然,暗地里已经动上了手。当然崇祯不会想着两个拳头打人,不指望一次性把朝中所有看不顺眼的势力全解决掉,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太弱小,拉帮结伙打群架才是正理,在自己的新势力培养起来之前,联合一方打倒一方是唯一选择。至于联合谁、打倒谁不用说,这个问题崇祯早就想过一百遍了:联合东林,第一个弄死阉党!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阉党是当时最大的势力,完全压倒东林和其它政党,占着绝对上风,是崇祯执政的最大障碍。

第二,阉党管着宫里所有的太监宫女,对崇祯的人身安全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哪天崇祯真得罪了阉党,随时会有哪里冲出个太监一刀捅死他,或者有宫女在他睡觉晨拿被子蒙死他。自己的小命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三,阉党全是穷凶极恶的臭流氓,对国家资源进行破坏性开采,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吃干喝净,贪得无厌;东林尽管也贪权,但东林知道什么是金山银山,他们不只是割韭菜薅羊毛,也会种韭菜和养羊,把机会留了一部分给子孙后代。

第四,东林虽斗不过阉党,但相比其它势力是庞然大物,是干掉阉党最得力的助手。

第五,东林与阉党仇深似海。

崇祯没有将这个想法表达出来。没办法,这时的阉党太强大了,强大到了即使拉上东林也没法跟阉党硬扛。崇祯有什么想法也得藏着掖着,想做什么事得悄悄地进行,打枪的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