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圣夫人这里好久没有见爱子来拜见,打听之后才知道爱子被东林欺负的吓跑了,她很生气,同时也进行了反思,她本身也有错误,哪有用孩子来套狼的道理,这样不仅会伤了孩子的心,甚至还能把孩子搞死。客氏当即亡羊补牢,召阮胡子回京,把他调离了吏部,委任其为太常寺少卿。
阉党阮胡子有求必应,实在是够意思,不过这次任命也不是完全考虑阮胡子的需要,其背后还是阉党和东林在过招:阉党想把阮胡子树为反东林典型,让天下人看到跟东林混没出息,投靠阉党才是王道,同时告诉世人阉党完全有能力保庇护下属,请大家不要被东林的暴力吓倒。
东林不允许这样的事出现,阉党有多看重阮胡子,东林便有多想弄死阮胡子,杀鸡骇猴,通过雷霆手段震慑霄小很有必要。东林警告阮胡子太常寺不是法外之地,调离不是平安着陆,只要阮胡子还在官场一天便迟早要应劫,NODONODIE,敢作死就得有真死的觉悟。
矛盾就这样出现了,夹在中间的阮胡子很难受。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碰着即死,擦着即伤。东林与阉党两个大家伙刀光剑影枪林弹雨,身处局中的朝廷高官不断中招,倒台频繁,你方唱罢我登战,基层官员更是随时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每天看着身边有同僚倒下,阮胡子害怕了,他这点小身板经不起折腾,陪这些大爷们玩不起,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审时度势,他下定决心激流勇退,恋恋不舍离开了政坛,回到了乡下等待观望,蹲苗壮骨,准备着东山再起。
这件事也充分体现了阮胡子的性格优点:以需求为核心,不问是非,不分善恶,明哲保身,能屈能申,可激流勇进抢风头,也可随时认怂当舔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阮胡子如此做法非常聪明,远离朝堂是非,身处江湖冷眼旁观,进可攻退可守,有效规避了一切是非恩怨风险,只待朝局稳定后风云再起。这种品质不是谁都能拥有的,许多比阮胡子更聪明、更好学、更有骨气、更有前途的官员,因不识时务不知变通,最终死在了阉党和东林斗争的前沿。
阮胡子等待的政局变化很快到来。这年,帝国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木工圣手朱由校以极大的牺牲精神做了一件他一生中最英明的决策——英年早逝。他不忍继续给帝国和人民添乱,早死是他这可耻的一生留给世人的唯一念想。
帝王驾崩本应举国皆哀山河挂孝,可仍不不少人放鞭炮吃饺子,感觉更像是普天同庆。同时,达尔文奖评选组也不远万里发来贺电,祝贺朱由校成功获得提名。
这件事表面喜庆,其背后却隐藏了太多的精心动魄:朱由校的死不是重点——没人打算再抢救他一下,重点是他留下的皇位空缺谁来填补。
根据正常人的思路、以正常人的智商来判断,崇祯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谁也不敢寄希望于朱由校正常人,这孩子的本就智商略低思路略邪,在其回光返照弥留之际更不知道会不会冒出新奇的想法,做出什么脑洞大开的惊人之举。依照个人感情,朱由校完全可能传位给他心中能力最强、劳苦功高的魏总,也可能传位给他一生唯一的挚爱客氏、满足她的女王梦想,甚至还可能爱屋及乌传位给客氏的儿子——他一奶同胞的异父异母兄弟,总之大家不知道他在死前会不会乱开车车。若他一时脑子抽住了没传位给崇祯,那乐子可就大下了,帝国必将会面临宫廷政变和社会动乱,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命会填进这个大坑。
还好传位没有翻车,朱由校临死时交待:传位于崇祯,“吾弟当为尧舜”,十分的兄友弟恭。同时朱由校也希望大明江山永固,他效仿刘邦死前推荐曹参和陈平一般,十分殷期地将魏忠贤推荐给崇祯,夸魏忠贤“可行大事”,一派的君仁臣忠。
这年崇祯16周岁,处在青春发育期,初升高阶段。这个孩子有着超乎同龄人和正常人的情商或者说是处世智慧,察颜观色,心眼贼多,早早学会了隐藏真实情绪,在不同人眼里默默扮演着各种角色:在皇室成员面前,他是一个乖巧懂事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朱由校眼里,他是个尊敬兄长、聪慧能干的弟弟;在阉党面前,他是一个毫无心机、胆小怕事、容易控制小孩子;在东林这里,他是个熟读经史、生活简朴、作风正派的有志青年,总之崇祯的人缘很好,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因此在朱由校提出传位崇祯时,大家都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举双手赞成。
对朱由校死前的交待,崇祯只信前半句,他认为以自己的IP、IC、IQ确实可以向尧舜靠拢,但不相信魏忠贤,认为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不打算重用,并且列入了第一批必须处死的人员名单。
这个决定源于他的认真观察和切身体会。这些年来,崇祯一直是个貌似强大实则很怂的王爷,他的身份注定了他是这个帝国中最有可能接替朱由校的皇位的人,也就是说,他目前是法定的第一继承人。每当朱由校出了什么昏招时,大家总会向崇祯投去尤怨的目光,包含的意思很明显:“要是你能当皇帝该有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