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也莫明其妙将他推进了痛苦深渊。
吴梅村的优秀吸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目光,有羡慕的,有崇拜的,有嫉妒的,也有仇恨的——比如当时的副总理温体仁及其下属便对他非常敌视。当然到了温体仁这个层次,视吴梅村之类的学生就是小卡拉米,即使吴梅村如何优秀也无非是只优秀的小卡拉米,他的目光始终紧盯着当时的总理周延儒这样的大鱼。
吴梅村一举成名后,温体仁开始琢磨这件事背后有什么猫腻,这一琢磨还真琢磨出了问题:吴梅村是复社骨干;吴梅村的父亲是复社坚定的支持者;张溥是复社的创始人;张溥与周延儒是朋友;吴梅村科举考试的主考是周延儒;复社是周延儒背后的金主等。想到这里,温体仁嘴角露出了微笑。
随后,温体仁和下属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途径采取不同方式影射暗示,引导人们去臆想这件事背后的故事,鼓励大家续写、扩写甚至是改写,时不时点拨一下帮大家拓展思路,最终大家的焦点都集中到了一个词——科场舞弊。
自从科举考试出现以来,科场舞弊一直能引爆全国舆论。无数学子数十年悬梁刺股寒窗苦读三更灯火五更鸡指望着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帝国想通过科举来使天下英雄尽入彀中,若是有人能通过捷径绕个弯走到大家的前头,这样的消息一旦爆出,世人和帝国的的愤怒可想而知。因此,周延儒可能涉及科场舞弊的消息在朝野引起了巨大反响,那些别有用心的阴谋家、那些图嘴痛快不顾后果的闲人、那些位卑不敢忘国忧的志士、那些不明真相而被利用的傻子、那些时刻想着如何体现自己高尚风格的圣母婊、那些喜欢捕风捉影响造谣传谣的好事者都找到了话题,一双双审视的眼睛盯在了周延儒身上,一张张利嘴准备好了带毒的唾沫,考试有内幕、考试成绩已内定的风声不断传出,要求朝廷取消吴梅村的考试成绩、对周延儒进行停职调查的呼声不断响起,山雨欲来风满楼。
温体仁对这个结果基本满意,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黑幕不重要,重要的是打击周延儒。闲着也是闲着,有枣没枣打两竿,搞不死搞臭了也行,先查一查看看,万一查出来真有问题岂不更好?何况这种事往往是说不清的,证明无罪比证明万罪更难,即使没有查出罪证来也不能证明无罪,只是没查出来。老有这种嫌疑缠身,时间长了再好的人也臭了。
本来就胆小的吴梅村被吓坏了,他知道科场舞弊是所有朝廷的逆鳞,杀可错不可放过,这个罪名太大了,一点点风浪便足以淹死他这样的一大群人,才华、名声、能力在大势面前皆是小小的浪花一朵,随便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甚至是嫌疑都足够取消他的考试成绩、取消终生应试资格期甚至是让他吃牢饭。哪次科场舞弊都会引起官场地震,底层的小蚂蚁更是要死上一片,无论小蚂蚁多么的窝囊憋屈千古奇冤,除了自己没有人会在意。便是有心有怀疑或心怀正义者也不敢仗执言,这种事谁也不想沾上,都躲的远远的。远的不说,当朝的一代才子唐伯虎就是因此而倒血霉的。
这件事最终引起了崇祯的注意。崇祯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做事很有两把刷子,直接透过现象抓本质。他没有相信温体仁阴阳怪气的恶意揣测,也没有相信周延儒发咒赌誓的竭力辩解——周温二人互撕的那点烂事他知道的太清楚了。崇祯也没有发起调查以还周延儒清白,双方一个说有一个说没有,一堆似是而非的证据永远扯不完,更何况发起调查本身就是对宰相大人的一种侮辱。退一步讲,即使查实了又能怎么样?真的因为这件事把周延儒给处理了?当然不行,至少帝国目前没有一个人比周延儒更适合宰相的位置。
崇祯没有没臣子们给绕进去,没有掉到臣子们给他挖的坑里,他直接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既然说吴梅村的成绩是科场舞弊的结果,那就看看吴梅村的文章到底如何吧。
这天,崇祯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莅临阅卷处,对招生工作进行指导。他满面春风,亲切与阅卷处同志们握手,询问了他的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强调了阅卷工作的重要性。随后,崇祯亲自抽查了几份试卷,其中包括了吴梅村的试卷。
看着吴梅村的文章,崇祯心里直犯嘀咕,乖乖,这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小哥哥也太强了吧!他自认为既聪明又早慧,勤学苦读,老师们更是博学大儒,自以为学富五车文章超群,参加科举也完全不含糊。如今读了吴伟业的文章才知道什么叫作术业有专攻,什么才是智商鸿沟,这是22岁?!若不是看见了文章我都不行,这只怕5岁就跟我一样高了?
崇祯震惊了,因为这篇文章太强了,文中有崇祯不认识的古字,有他见过但从没用过的优美词汇,有几处他念不通的句子,有几个他不知道来历的典故,更有几个让他豁然开朗的观点。整个文章读下来,让人感觉到斐然文采和睿智思想扑面而来。这哪里是什么的应试制式作文,简直是经典名篇。
最终,崇祯在吴梅村的卷上批注了8个大字:“正大博雅,足式诡糜”,翻译成白话便是两个字:大气!这8个字表达了崇祯的态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