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八章 吴梅村的故事——圣恩 (1/3)

第四十八章吴梅村的故事——圣恩

阅尽人尽繁华后,卞赛开始思嫁,在客户中挑拣如意郎君,终于在20岁这年,遇见了一生的债主吴梅村。

吴梅村,文学家一枚,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才子”或“江左三大家”。

根据常识,但凡名人都上应天星,其母受孕或生产前必有异象,或神人入梦,或天降祥瑞,或有其它科学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吴梅村自然也有来历的,出生前一日,其母梦见了一位身穿红衣的使者送来会元牌坊,预测学大师和大量唯心主义宿命论者都认为这是吴梅村将来中会元的前兆。

少年吴梅村体弱多病,不过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他的天分和学习能力不仅惊呆了身边的小伙伴,也惊呆了其授业恩师。授业恩师吃惊地发现,吴梅村太聪明了,成长太快了,每天说的最多的有两句话:“老师你忘了布置作业了”或“老师你布置的作业太少了”。

老师发现吴梅村的成长日新月异,用不了一年便会超过老师,自己那点野狐禅完全不足以指导吴梅村,再教下去将会误人子弟,于是他带着吴梅村的作品找到了当时在业内小有名气的张溥,恳请张溥亲自教导。

张溥没把这当回事,甚至有点烦,觉得这个老师是个坐井观天目光如豆的乡下酸儒,而吴梅村是井底之蛙俺村俺最帅的不更事少年,跟这俩人打交道简直是在浪费时间。然而在看了吴梅村的文章后,张溥大吃了一惊,眼前一亮,感叹地说道:“文章正印在此子矣!”然后收吴梅村在其门下受业。

能找到一个极其优秀的学生是所有老师的幸运。老师的第一职责是“传道”,即思想的继承。国人非常看重思想认同,“人生得一知己足亦”,“士”为知己者死,这种思想认同有时会超过亲情友情爱情,比如嵇康认为他与山涛思想接近,而他的哥哥只是只“凡鸟”,于是死前将儿子托付给了朋友山涛,而不是他的亲哥哥嵇喜。国人认为思想的继承与血脉的延续一样重要,因此将“天地君亲师”五者并列,将师生关系确认为人世大伦。

这点与西方的思想体系有所不同。西方更看重的是血脉:神的后裔是永远是神,人类再功绩卓著能力强大可以屠神逆天,但不可能成为神;而神是永远的神,堕落、邪恶、祸害一方的神也是神,只与父母遗传有关系,与能力、道德无关系:贵族的后裔才是贵族,贪婪、残暴、潦倒、猥琐的贵族也是贵族,因为他的父母是贵族。

这便是东西方思想体系中一个较大的差别:中国看重思想,人的思想先进品德高尚了可以成神,神仙本是人来做;而西方更看种基因、看重等级,于是到现在还有所谓的皇族和种族歧视,还有人围观皇帝甚至愿意给皇帝磕头。

张溥有幸收了吴梅村为弟子,他的思想和才学有了传人。其实像吴梅村这样的人才谁也喜欢,哪个老师也愿意教这样的学生,一点就通一学就会,便是没有人指导也能自学成才,资质摆在那儿,想平庸都难,因此与其说是吴梅村找到了名师,不如说是张溥捡下宝了。

同样,吴梅村能找见张溥这样的老师也是他的幸运,老师领进门,张溥给吴梅村提供了更深遂的的思想、更丰富的学识、更复杂的社会,为他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大门,帮助他避开陷坑和少走弯路,帮助他站的更高和走的更远。

得到名师指点的吴梅村迅速从稚嫩走向成熟,学业上一日千里,成为国家级的学霸,他以全省第十二名的成绩考中秀才,21岁时以全省第一的成绩中举人;22岁以全国第一的身份中会员;23岁在终级考试——殿试中全国第二,中榜眼。

这样的成绩对我们来讲传奇,能拥有其中任何一项足够普通人吹嘘一辈子。

搞好学业同时,吴梅村努力追求思想进步,成立了自己的社团,并通过张溥介绍加入了复社。在复社,吴梅村积极参加各项教育学习和社会活动,迅速成为骨干和标志性人物。

年轻有为,年少金金,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年少轻狂,声色犬马,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在生活作风上不是很检点犯点小错误——当然这也不是错误,人不风流枉少年,亦侠亦狂亦温方是文少年成名的最高境界。

与众不同的是,吴梅村是个遵规守纪的好孩子。尽管他有犯错误的资本且犯了错误也没人会说他什么,但他就是不犯错误,慎独、慎言、慎行、慎微、慎始、慎终,比得道高僧更加严于律已,一直在朝着完人的方向进化。

时人对此很无语,认为他是个十足的狠人,评价其为“生平规言矩行,尺寸无所逾越”。

这个评价乍听着没什么,细琢磨却不得了。我们知道,孔圣人到了七十岁才能做到了从心所欲而不逾规——且还是自认为的不逾规,其中水分极大,时不时还会出一下轨。而吴梅村则是众人公认的不逾规,可见这孩子有多听话。

听话的孩子往往有一个性格特点:胆子小,什么也害怕。吴梅村正是如此,这种性格帮他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