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侯方域的故事——疯长 (2/3)

,只怕你没本事让人鄙视,有多大能量可以尽情释放,有多大力气抡圆了使劲耍。

现在身边的朋友们已经超乎想象的优秀,再往更高的层次的那些人又该有多么的天才艳发?侯方域感觉到了压力,他后悔了,真的后悔了,后悔没有早早离开商丘。商丘地方太小,不仅限制了他的眼界和见识,更可怕的是让他产生了自满自大的情绪,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光阴虚度。曾以为已经成功人士,现在才发只是现刚刚上路,能混到眼前这一步、能跟眼前这些人混在一个层次实属侥幸,努力拼博使劲往上爬仍可能被这些人精给落下了,又有什么资格懈怠!又哪来的可笑的高人一等的感觉!想起以前的挥洒意气指点江山,侯方域觉得其中更多的是少不更事出乖露丑,与他曾经鄙视的那些中二青年又有什么区别!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但愿现在回头还不迟,但愿还来的及。有了压力,有了动力,有了目标,侯方域进入了新一轮的学习状态,他与复社同志在一起互相促进,比学赶帮超共同进步,这便是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通俗说法是跟着千万挣百万,眼前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任由他在里面纵横驰骋,出现了一座座高山等待他攀登。

在这段时间,他迅速跳出了地方限制,至于老家那条街那座房的好姑娘被另一条街的流氓欺负了、商丘在河南付出太多而得到太少、河南受到地域歧视这些事都不再是事,他站在全国的高度关注时局,“习知朝中事”,学着站在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和分析问题,力求尽快升级成为国家级人才。

在这段时间,他跳出了文章限制,发现以前引以为傲的优秀作文无非是基础中的基础,显摆他的那点才华只是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别人夸他作文写的好是买椟还珠,是目无泰山,甚至是在骂他。他更喜欢的是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度邪,泽及当时,名留后世,他开始好“大言”,“以经济自诩”。

在这段时间,侯方域认识到他不应该只是个文弱参谋白衣卿相,甚至不愿意成为文耀千古的苏轼李白,他“自负才略过人”,更愿意和周瑜和王猛一样,做一个征战沙运筹帷幄建功立业的将军,他的性格更加豪放,诚心结识天下英杰,珠玉散尽,千金买笑,成为许多青楼、酒楼的常客,在快乐的氛围中与朋友一起纵论天下事,有不可一世之气概。

在这段时间,侯方域跟施了化肥的庄稼般凶猛生长,文化知识猛增,眼界迅速变宽,品位不断上升,格局迅速变大,人脉关系大涨。为了表达此时的激动心情,这个15岁的早慧少年写下了一首长诗《早发述怀》,摘录以下几句:“四国正风尘,结束将何往?纷纷战龙蛇,悄悄骄魍魉。安得延津剑,划然肃清朗。元侯二十四,迹与萧曹仿。仗策荡烽烟,名画麒麟上”。诗中,侯方域将我们必须通过度娘才能知晓的历史典故信手拈来,既使不能完全读懂,我们仍能从其中感受到这个少年的气魄与胸怀与远超了碌碌半生仍在求田问舍的我们。

十六岁时,侯方域决定一展自己的经济才能,替父分忧,代笔向崇祯皇帝上奏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管理、恢复农业生产的报告》。

有人认为,该《报告》事例充分论证科学分析透彻指导性极强,侯方域有经国济世的大才;也有人认为,《报告》华而不实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眼高手低,侯方域只是个眼高于顶夸夸其谈的小屁孩。而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显然是不明觉厉,很受震撼,别说是我们不懂农业不懂管理,单从我们连报告中的字都认不出、词都看不懂、连成一句话、一篇文章更不知所谓这一点来讲,侯方域跟老狐狸们比来也许差些火侯,比我们普通人已超出了太多,实在是有两把刷子。

根据正常逻辑,又一个二世祖将要走上成功之路。

不得不说,二世祖更容易走上成功之路,他们的遗传基因经常会优于一般家庭的孩子,他们可以享受的教育资源、社会资源也都会超过普通家庭,还有他们因为地位、财富带来的眼光、见识、魄力等普通孩子必须通过努力学习、甚至惨痛教训才能换来。因此,普通孩子想在竞争中打败二世祖非常困难,概率很小,他们或许可以打败个别奇葩的二世祖,但要打败勤奋努力二世祖难度太大,付出同样的努,二世祖比草根的成就会高很多。普通人需要用大半生的精力去替祖上还债和填坑,许多草根一生努力勇猛精进后会悲哀地发现,他们的终点竟然只是二世祖们的起点。

许多人感情上不愿意承认这点,情愿用免费鸡汤将自己灌饱,去相信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充满恶意地给二世祖设定一些嚣张自负、贪图安逸、眠花宿柳、斗鸡走马、无知无脑、奢侈败家的典型角色,幻想着寒门之子通过一堆不合常理的奇迹或接近变态的努力来打败二世祖。这样想有些不厚道,二世祖们的优势不是大风吹来的,是他们的先辈努力换来的。草根一直在喊着要二世祖放下优势和他们公平竞争,这与“抛开事实不谈”一样的不可理喻,若二世祖们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