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六八章 李自成的故事——取巧 (1/3)

随着李自成的成功,“闯王”的名字响遍大江南北,妇孺皆知。

然而越是如此,李自成便越对“闯王”名号耿耿于怀,心里的那道坎越过不去,小遗憾发展成大不满。便如一棵小树,小时候划伤了一道小口子,长大后便是一道难看的大疤。

想到展示给世人的不是最好的一面,想到伟岸的形象上有有瑕疵,想到需要世人敬畏时让一个不上台面的名字增加了些许莫名其妙的喜感,特别是想到朝中一群大佬笑话他的名字没品位,李自成极度郁闷。

朝中有大佬骂李自成缺德冒烟,李自成一笑而过。他不认为自己没道德,只是他的道德标准与世不合,属于大佬们的认知盲区。大佬们没受过李自成受的罪,是现行道德标准的受益者,不能理解李自成也正常,且李自成也不需要他们理解,只需要他们闭嘴。

不经他人苦,莫劝人大度。

你若经我苦,未必有我善。?

但李自成实在不愿被人笑话没文化,因为他真的没文化,被骂没文化是在打脸揭短戳痛处。

明明武力天下第一,明明比朝中那些无缚鸡之力的老古董加起来还能打,却被这些人拿来笑谈,李自成真想狠狠给上每人一电炮。

改名的事还得继续。他山之石,可以工玉,李自成想参考其他反王的名字,集众家之长起个新名字。他拿出了当时有头有脸的反王名单查看。

当时和李自成并列的有四面八方三十二营,对应着32路反王。这些反王曾经都在菜单上,如今都成功坐到了餐桌上。

对所有反王的名字一番点豆豆,李自成懵圈了,太辣眼睛了,看看都是些什么名字,甚至几乎不是人的名字:“显道神”“八金刚”“扫地王”“老阎王”“横天王”“混世王”“王和尚”“九条龙”“黑心虎”“蝎子块”“满地草”“不沾泥”等,一个比一个没溜,一听就是反派、是社会人,还是特欠揍的那种、扫黑除恶的打击对象,碰上朝廷严打时哪怕无罪、光凭这名字也够拘留三天了。

最可气的是那个叫“不沾泥”的,也不知道从哪捡了一句“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挑了其中三个字作为名字。一首鞭鞑不劳而获的讽刺诗,却被这个附庸风雅、断章取义的半文盲用来起名字以求取个好兆头,还真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李自成叹了口气。这些人将“没文化”“小家子气”写在额头上,又如何能走出个虎虎生风、征服一片天地、开辟出宏大气象?

令李自成难堪的是和这种货色并列,显然他也不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东西。每天和一群虫豸在一起,有什么资格说自己不是虫豸?每天在粪坑中畅游,有什么资格说自己不是蛆?

不但混在一起,还要争个排名先后,为愧于谁前、耻于谁后、谁站C位嘴炮满天。

问题不是谁先谁后,五十步和一百步本没什么区别,被人放在一起说事便够令人难堪了,羞与其同僚,耻与其为伍!

其实,李自成对名字不满意只是表现,其本质还是对自身文化和文凭的不满。学生期间,他发现有的同学出口成章,有的同学一目十行,有的同学满腹锦绣,有的同学过目不忘,并且其中的很多或入学比他晚,或年龄比他小,有的甚至每天作宰予昼寝,但就是学习成绩比他强,稍微学学便能甩他老远。

李自成也有进取心和自尊心,虽然没有囊萤映雪,却也寒窗苦读,三更灯火五更鸡,火力全开,CPU快干冒烟了,但事半功倍,只开花不结果,亦步步趋在同学们的屁股后头吃土。

幼年时一直体会着被学霸碾压的无力感,李自成有了严重的童年心理阴影,即使现在事业成功,想起这段学习经历时仍然意难平,成绩和学历是他的终生之憾。

长大后,李自成一直和一群文盲混在一起,对比之下成了最优秀的那一个,俯视众生,时不时背两首诗显摆一下,鹤立鸡群的优越感油然而生,学力不足的焦虑稍有缓解。

在这平淡的日子里,要处理的无非是营营苟苟庸庸碌碌的一点破事,完全用不上什么文化知识和智慧,傻子也能比划两下,李自成自然没有了上进的需要和动力。

而现在,接触的层次高了,面对的情况复杂了,要处理的事情困难了,前途荆棘密布,迷雾重重,步步心惊,李自成感觉短板更短,知识和智商明显不够用,殚精竭虑仍然毫无头绪一团乱麻,总渴望从历史知识中获取养分,渴望身边有个高人在身边,关键时刻能搭把手,把方向,管大局,指点迷津,拨云见日。

再看看这些下属、同僚、朋友,一个个没文化却还很臭屁,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仅没有一点危机意识,仍然是吃着火锅唱着歌,接着奏乐接着舞。

这辈子注定无法成为文化人,李自成退而求其次,强烈渴望着身边有个文化人。

心有所向,天有所感,这便是天人合一。然后,李自成忽然碰到了一个文化人——一个文化女人——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