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六七章 李自成的故事——称王 (1/3)

第一六七章李自成的故事——称王

佛家认为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代西方哲学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现代西方哲学认为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总之,古今中外都认为宇宙万物均在运动,原地踏步便是落后。

社会学家认为,世上有“六动”:生命靠运动,关系靠走动,成功靠行动,资金靠流动,老婆靠感动,当官靠调动。

李自成对此深有同感,特别是认可“成功靠行动、当官靠调动”这两句。半生的经验教训让他深刻认识到,人不能安于现状,不死便要折腾,树挪死人挪活,折腾着、调动着,上升的机会就来了。

前面讲过,官军的身份限制了李自成的事业发展,他年纪轻轻便已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顶峰,在官军中没有了成长的空间,看不到任何前途,余下来的将是碌碌度日慢慢老死。

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一切不甘寂寞者都在激流勇进,疯狂内卷,抢夺资源。别说是不发展,便是发展迟了或发展慢了都是在慢性自杀,迟早成为别人发展壮大的养分。

每每想到这里,李自成总是夜不能寐,不敢再继续浪费生命,思谋着尽快挪挪窝,转型发展,跳槽到新岗位。

李自成这次转型步子很大,且方向邪乎:横着跳,另起炉灶,当农民军——也就是要造反。

以前带着官兵杀民兵,以后只怕要带着民兵杀官兵了,这个转变太彻底,用专家的话说是“360度大转弯”。

很多专家的数学知识是体育老师代授的,不过这次的表达歪打正着:形式各异,万法归宗,杀人是手段,本质是自身利益。

造反之路充满荆棘,只能前进不能暂停更不能挂倒档。李自成是不仅是个狠人,更是个狼人,他正是想逼自己一把,自断退路,逼出潜力,不成功便成仁。

不过造反是大事,得谋定而后动。树立了远大理想——也可以说是包藏祸心的李自成选择了暂时蛰伏,就像一朵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等待某个合适的机会忽然绽放。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没机会就别瞎准备。李自成相信,在这个炮火连天、狼烟遍地的乱纪元,最不缺的便是机会。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只要有了贼心贼胆,就不怕偷不着。

特别是近些天来,李自成感觉左眼皮一直在跳啊跳的,根据量子力,这显然是什么吉兆。

果然某天晚上,李自成所在部队出事了:领队的参将克扣军饷的事被抖了出来。

克扣军饷真不是问题。当时的将军们视士兵为韭菜,几乎无一例外地贪污克扣,大量的灰色收入正是他们削尖脑袋往上钻的动力之源。

问题是这种事只能做不能说,每位将军在被抓前都是爱兵如子、清廉如水的优秀干部。如今遮羞布没了,丑态毕露,事情自然搞大了。

士兵们对此十分愤怒。大家这些年来表面为兵实际为贼,既当兵吃粮又打家劫舍,吃了官方吃民间,多吃多占惯了,一个比一个横,从来都是施暴者,没当过受害者。如今竟然有人向他们碗里伸筷子,是可忍孰不可忍,一群人聚起来一合计,决定把参将弄死,出一口恶气。

李自成混在人群中,属于表现激进的那一个,但他的情绪一多半是装出来。

尽管李自成在男女感情上是个小白,但在军事斗争中有八百个心眼子,不会让情绪左右行为,且每逢大事有静气,越是危机越冷静,动手前先动脑,争取利益最大化。

即使碰上了倒霉事,李自成也不甘认输,一息尚存便不放弃,寻找、创造机遇,争取化危为机,火中取栗,逆风翻盘,向阳而生。

因此,这位贪腐缺德的参将,这支要出乱子的部队,这群手比脑子快的混人,在李自成的眼中都是机会,既然有机可趁,既然民心可用,那就借机收一拨智商税。

李自成将狂喜掩盖在满脸沉痛和义愤填膺之下,煽动情绪,引导舆论,悄悄带节奏,伙同部分亲信,怂恿和带领一群头脑发热的官兵举事,杀了参将和地方县令,抢回了自己的财产,伸张正义同时劫富济贫。

事后,一群人大称分金,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陶醉在胜利喜悦中。

这时,一个小官忽然发出了灵魂拷问:“下一步咱们怎么办?”

笑声嘎然而止。大家迅速冷静了下来,发现事情闹得有些大:不管占不占理,杀人总是不对,特别是杀了上级和地方官员,性质太恶劣了,这事放哪也说不过去,人命关天,总得有人负责,踩缝纫机是肯定的,搞不好要掉脑袋。

如今大家银子是有了,前途却没了,前景黯淡,进退唯谷,何去何从还真没想过,是走成华大道还是二仙桥是个问题,依大家的智商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正是李自成希望看到的情况,也是他暗中影响的结果。表面上是李自成和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