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八一章 陈奇瑜的故事——惊变 (1/2)

很快,各怀鬼胎、互相提防、存异求同的双方达成了招安框架协议:

1、朝廷撤掉出口的围剿大军,只保留零星地方武装,不会威胁到李部安全——这点李自成随时可派斥侯前往查看验证。

2.农民军出谷,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指定路线前行。

3.朝廷提供食宿,负责安全,每百人一组安排一人监视——也可以说是安抚。

4.农民军报到,登记,领盘缠和遣散费,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至于李自成等头目的安排,朝廷答应保障其安全,但如何保障、有什么优惠条件没说太详细、太明白,能糊弄便糊弄,更何况说好话李自成也不会相信,说真话李自成不答应,都是聪明人和要脸的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太恶心、太难堪。

李自成也没有强求,非逼着别人什么“我爱你”之类的太恶心,也没意思,各凭手腕,看破不说破,不必要在乎这些细节。

谈判的争议集中在一点:农民军缴械的时间。

朝廷使者表态:“缴械是第一步,但凡有点诚意便先缴械,没有投降不缴械的道理,不缴械想干什么?总感觉投了,又好像没有完全投。”

农民军反对:“洗白弱三分,很多优秀人物黑化时混得风生水起,却总会死在弃恶从善的当口。得留点自保的底牌,口径即正义,射程即净土,手无寸铁还谈什么安全?缴枪必须是最后一步。”

朝廷使者不悦:“我泱泱中华,以诚信为本,朝廷一诺千金,你们这些小民又哪有朝廷的脸面重要,不值得朝廷失信。”

农民军笑了:“我们从不指望朝廷守信,因为朝廷之上再无制约,即使过河拆桥了谁能拿朝廷怎么样怎么样?很多时候朝廷才是最大的流氓,不但不讲诚信,还不让人戳破谎言。”

朝廷使者生气:“你们不信任朝廷,那朝廷凭什么信任你们这群小民?不缴枪如保证明是真投降?”

农民军接话:“对呀,就这道理,我们缴了枪,把生死放在对你们的信任上,换你你愿意吗?我们只是没文化,不是傻。”

就这样,朝廷指责李自成用心险恶,是在诈降,没有诚信,不谈了!

李自成坚决不承认,强辩自己是真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并且拿出了不惜谈判破裂破罐子破摔的态度。爱谈不谈,接着干呗,谁谈谁是孙子!

归根结底还是信任问题,双方都不信任对方,涉及原则问题,靠嘴皮子说服不可能,谈判卡在了BUG上。不过双方吵归吵闹归闹,都不肯离开谈判桌,开始了极限拉扯。

其实,李自成非常害怕谈判破裂,因为他的军队真的坚持不下去了,随时可能崩溃——从听到谈判消息时士兵们漫卷铺盖喜欲狂的表现便能看出来。李自成不敢、也不会退步,退一步将是万丈深渊,必须赌陈奇瑜是真招降、并且最终会让步。

陈奇瑜也害怕谈判破裂,当初下属们让谈判,他非要强攻;强攻不下来向上请示要谈判,上头也同意了。如今他又说不谈判了要强攻,这不是玩大家吗?对上对下都没法交待,到时一根筋可就成了两头堵。

事情有些复杂,“等等,容我再捋捋”,陈奇瑜再次整理了思路,最终确认了下来:便是李自成真有反心,也组织不起足够的人手,一只刚脱了壳的螃蟹,优势在我,轻松拿捏。

陈奇瑜妥协了,同意了李自成的要求,农民军带着武器有序走出车厢峡。

朝廷没有失信,用热腾腾的扁扁面、羊肉泡、肉夹馍来迎接民军。官民双方化干戈为玉帛,称兄道弟,相敬如宾,易马而乘,抵足而眠。

常恨人心不如天,等闲平地起波澜。某天晚上,某支投降队伍中,几个吃饱喝足、血条补满的闯军小头目一番交头接耳、眉目传情后,突然撕掉画皮,露出狞笑,对招安人员发难,一刀捅死了临时的衣食父母,把这些天的官民一家人一家亲抛在脑后。

绝大多数基层闯军不知道李自成的计划,被这突如其来一幕给惊呆了,咱不是降了吗?怎么又反了?我记得以前咱单位是有食堂的——不对,我记得咱以前反过呀,咱不是投降了吗?怎么又开始了,这没完了吗你。

众人的反应完全在新造反派的意料之中,站在招抚官的尸体旁,拿着血淋淋的刀子比划着事先推敲过无数遍的话术,先是来硬的,告诉其它的农民军,出路已经打通,李自成和其他将军们在前面等着大家,问问大家是不是愿意继续跟李自成走,如果不跟李自成走,那便跟招抚官走好了。

接着对来软的,开始一番煽情,问大家愿意当韭菜牛马还是王侯将相,是500万马克买一块面包还是当卖面包的,是击败敌人踩着他们的尸体还是躺下了被踩。

很快一部分人被煽乎的热血腾,头脑一热,冲过去给招抚官的尸体补了几脚吐了几口,表示愿意二次造反。

不过其中的大多数人早就累了,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一八一章 陈奇瑜的故事——惊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