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八零章 陈奇瑜的故事——谈判 (1/2)

兹事体大,陈奇瑜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写进了奏折,报请朝廷审批,希望朝廷能给他把把关,掌掌眼。

当然了,陈奇瑜还有一层意思:如果朝中有大聪明看到了招降的风险、否定他的计划、痛斥他的做法愚蠢冒险、要求他退出赌局、继续耗着或者开展强攻,到时他也会一脸便秘地欣然接受,有了由头来扯虎皮做大旗弹压大军:不是我不招降,是朝廷不让,我和你们一样都是受害者,上头都是王八蛋,瞎指挥。

有人说陈奇瑜请示报告是推卸责任,将来出事了好拿批复来说事。这种说法是不懂官场规则,如果你真立了功,必须分给领导一部分决策之功,花花轿子大家抬,吃独食不好;如果做错了,给上级推责任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不够彻底,上级完全可以说一句:“我说的就全对吗?一切我包办了要你干什么?我让你死你会去死吗?”

陈奇瑜这招有些眼熟,没错,司马懿曾经用过。当年司马懿当缩头乌龟不敢出战,收到诸葛亮给来的一套女装,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司马懿收到后大吃一惊,以为被人发现了女装癖,随后很快反应了过来,这是诸葛亮在笑话他怯战避战。是男人便不能忍,耿直暴躁的司马大将军忍着试穿的冲动,千里传书首都洛阳,言辞激烈上表请战。

朝中诸臣觉得司马懿的来信邪门,但又说不上哪里不对。这时,一个叫辛毗的聪明人猜到了司马懿的用意,暗骂司马懿臭不要脸,你倒是打呀,还千里请战,摆明了是不敢打还不愿担名声。

不过辛毗是他厚道人,他向魏帝解读了司马懿的良苦用心,要求皇帝下令司马懿避战,用逆司马懿的方式帮了他一个大忙。同时辛毗怕司马懿压不住,捧着皇帝诏书到了司马懿大营,替司马懿站台。

以上环节中全是聪明人和好人,但凡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司马懿都会弄巧成拙。

陈奇瑜要求自己在人品上和司马懿坚决划清界线,但在战术上还是想效仿先贤,并希望朝中有人知道他的苦衷,给出他想要的答案。

朝中的大聪明们分析大势是专业的,玩心眼也是专业的,他们毫不意外地看到了局势的复杂,意识到了招降的风险,猜中了陈奇瑜的用心,知道他想干什么。

但大家对陈奇瑜这个人不感冒,居功自傲,年轻气盛,人品太差,什么东西!于是大家假装没看懂陈奇瑜的言外之意,给了陈奇瑜一个制式回复:基本同意,酌情办理。

收到朝廷回复后,陈奇瑜不禁有些失落,他不相信朝中没有聪明人,这些人摆明了是装瞎装糊涂,摆明了是要坑他。哎!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战后一定要回朝多走动走动,打点打点,毕竟朝中有人好做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还是吃年轻的亏,没写好人情社会这篇大文章,以后有时间了得多补补课。

上头原则上同意,下面完全支持,招降的事定了下来,陈奇瑜安排专人,和李自成开始了真正谈判。

最喜欢战争的往往是将军,因为战争是将军展示才华的舞台;而最喜欢和平的则是士兵,因为战争是士兵的坟场,冲锋的号角是葬礼进行曲。自打战端开启,士兵们枕戈待旦厉兵秣马,左兜降书右兜遗书,三魂飘荡七魄悠悠,不知情之所起,不知情之所系,不知多少遍幻想自己的各种死法与死相,整日活在恐惧之中。

就在官兵们心下惴惴、忧心未来之际,忽然得到了陈奇瑜要招降闯军的消息,顿时欢呼雀跃,一改以前对陈奇瑜的暴怒和鄙视,盛赞其英明神武,虚怀若谷,从善如流,面见过陈奇瑜的人还说他比以前白了、帅了,似乎还长高了。

怨气顿消,清风徐来,大家忽然发现这秦岭并非一直以为的穷山恶水,竟也清雅别致,山含笑水含情,倒是个休闲娱乐忙里偷闲的好去处,有了心情捡奇石,雕古木,摘山果下酒,掬清泉煮茶,暂时忘了战争残酷,放歌纵酒,享和平时光,揽青山入怀。

云淡风清近午天,伴花随柳过秦川。

时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江山如此多娇,老兵也有浪漫,生活如此美了,享受尚且来不及,打打杀杀太煞风景了。

经常当领导的朋友都知道,在我们追求业绩是为了得到上级的表扬和职位的进步。在此过程中,偶尔也会收到来自下级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感谢。这个不是很重要且只是副产品,不过有时确实会让人感动和幸慰。

陈奇瑜现在心情很不错,因为他发现基层将士脸上的埋怨、恐惧、疲惫、愤怒等表情都换成了感激,看他的目光也变得温柔如水,显然心里不再骂脏话,个别爱好特殊的士兵看他的眼神甚至还有些黏人,让他感觉一阵恶寒。

陈奇瑜决定招降时确实怎么没考虑这些,这一切都是无心插柳,意外之喜。不过他确实也挽救了很多下属的性命,人命关天,每条生命都值得重视。如果有人想给他立生祠烧香供起来,他也不反对,毕竟这份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一八零章 陈奇瑜的故事——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