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侯第七章侯方域的故事——落第
侯方域为何为如此铤而走险?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性格原因(读者朋友需要批评,本文总是毫无理由地将大多数无法解释的问题归罪于性格)。侯方域平时看着温柔可亲温文尔雅温润如玉,即使有时任侠豪爽也是文化人那种深沉内敛张驰有度的豪爽,从不见他有歇斯底里以头抢地发脾气的情况。不发脾气不是因为他没脾气,只是因为他有教养、因为他没真正碰上让他发脾气的事。事实上侯方域骨子里非常耿,真的发起脾气来谁也拦不住。这种性格是遗传来的,比如他爷爷大骂阉党、他爹死抗着不退位都是家族性格中火暴的那部分在起作用。
二是心态原因。侯恂在他的眼里不仅是父亲,更是大山,是大树,是他的骄傲,是他的标杆和榜样。而朝庭却将他父亲给毁了,喂了五年牢饭的仍然没有半点要放出来的意思。这么好的人却受到了如此不公平的待遇,朝庭失聪失明了吗?老天爷睡着了吗?侯方域从官二代变成了囚二代,心理落差太大,有一点点的小扭曲,心态崩了,急需找个发泄口。
侯方域将选择在这次乡试时发泄。他没指望阅卷老师们看不出来他作文中的含沙射影指桑骂槐。能来这里阅卷老师当年哪个也是人才,他现在玩的这一套很可能是老师们当年玩剩下的。他之所以选择乡试这样的重大场合来发泄,本就是因为乡试的场合重要影响巨大,他想把事搞大。
这种行为有些不可思议。乡试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将这场考试当成笑话的人势必将成为笑话,这样浪费人生重大机遇的人迟早会被机遇抛弃的。侯方域不这样想,落第什么的没关系,因为他的水平已经上来了,想下都下不去,才华横溢堵不住,考上举人只是迟早的事,这次不行还有下次,先把这次玩高兴了再说。一般人不敢这的玩是因为玩不起,想都不敢想是才华不足,而侯方域要足够的才华来浪费,足够他在这里玩的开心。
像侯方域这种在乡试中玩闹的并非个例;多年后和他一样才华横溢的金圣叹将要游戏科举,并且比他玩的比侯方域还有出圈——整整玩了三次。
侯方域发了脾气舒服了,而阅卷老师发愁了。这份试卷该置之几等?大家吵吵开了,很快形成了以下几类意见。
第一类意见——也是主流意见认为侯方域太缺德——不是骂人,是真的缺德。阅卷老师们认为,朝庭通过文章来选拔干部固然想考察的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还是想考察考生的三观是否正确,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以德为先。封建社会非常重视德行,男子有德便是才,德行是走上领导岗位的必要条件,并且还稳压才华一头始终稳排在第一位置,在德与才之间朝庭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坚决反对带病提拔,有才无德者不可任用,“德薄而位尊”被列入“危险”等级,迟早会出事。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自称“寡人”,也是认为自己“德寡”——也就是缺德,时刻提醒自己要有道德有操守。
“德”并没有固定标准和完全对错,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关于吃肉,有些文化认吃肉缺德,呼吁吃素;有人文化认为吃肉可以,但吃猪肉缺德;有的文化认为猪肉可以吃,但吃狗肉缺德;有的文化认为狗肉也可以吃,但吃牛肉缺德,不仅不能吃牛肉还得给牛磕头。不过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有一条关于“德”的标准得到了各国朝庭的普遍认可,即: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符合朝庭舆论导向的要求,弘扬正气主旋律,积极向上,随大流走。
从这个角度来看,侯方域的试卷显然出了问题,另辟蹊径,叛经离道,标新立异,这是德性有问题的典型表现,这样的试卷必须给0分。
第二类声音也是要求给0分,不过侧重点是认为作者的性格有问题。想要成为朝庭的干部,情商重于智商,稳定压倒一切,要合群、要变通、要稳重,君子中庸,中正平和,不偏不倚,过尤不及,性子跳脱、偏激是当官的大忌。评卷人认为试卷的作者太不稳重了,偏激、极端还得瑟,说话还尖酸克薄,不分场合。考场禁止任性和显摆,只许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作为一个即将走入社会的小青年,必须学会夹起尾巴做人,你敢捋社会的毛,社会便要打你的脸。国家统考这么大的事是让你来显摆和发泄不满的吗?有没有对考试最基本的尊重?崇祯的用人问题大家都知道,但大家都不说,你为什么要说?大家都傻吗?就你聪明、就你能耐、就你话多吗?看破不说破的道理不懂吗?大家都在沉默中变态,你却在沉默中爆发,太过与众不同,显然不符合中庸之道,不论答题质量、不论观点对错,不符中庸之道便是大错。
第三类也是建议给0分,原因是不想把事闹大。该试卷显然是攻击崇祯的用人政策,犯了朝庭的忌讳。任何人都不要以为有才华、有能力、有正义感就可以跟朝庭作对,更不要以为朝庭是尊宽容博大的泥菩萨,没弄你是不屑弄你,你还不到朝庭动真格的程度。若真的敢触犯了朝庭底线、扫了皇帝的面子或危胁到朝庭统治时,朝庭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