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都不在吴应箕的考虑范围,死狗记住一条道,没有为什么,就是要学习,就是要考试,就是要考上。可以想象,一个天分极高的学习型人才,长期进行高强度的填鸭式应试学习,并且从呱呱坠地到头发花白五十年来从不放弃从不间断,可以想象他的知识积累会达到如何一个惊人程度,可以说吴应箕已成为一个装满数据的大容量移动硬盘,史称其“罗九经二十一史于胸中,洞悉古今兴亡顺逆之路,人材之邪正、国事之得失了如指掌”。这个评价太高了,别说是秀才,便是举人、进士、甚至是状元也未必能够。
二是吴应箕有一丢丢的魔怔了。我们身边经常有经受高考失败打击后魔怔的案例,完全可以理解,多年努力付诸流水的感觉非常痛苦让人难以接受。吴应箕四十年来就期试,五湖烟月奈相违,每次出发时踌蹰满志豪情万丈,每次归来时满身带伤空空行囊,大好青春时光在年复一年的考试中蹉跎,老了仍是白身,吴应箕痛苦已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范围,吴应箕可以跟任何人自豪地说:“没有人比我更痛苦,我的痛苦远在你们之上”。痛苦确实改变了吴应箕,试想正常人谁会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闲着无聊去撩逗如日中天的阉党,阉党杀下的朝廷大员和文坛大豪多下了,从来不害怕再多加一条枉杀贤士的罪名。吴应箕这样做了,毫不畏惧,忍受四十年非人的考题折磨,阉党有什么可怕,难道比考试还可怕?即使没疯掉也一定不是正常人了,吴应箕性格越来越桀骜,心态越来越失衡,观点越来越偏激,文章也越来越出圈,越出圈越考不上,越考不上越偏激,越认为社会不公,越要与黑暗的社会作斗争。
其实,不是社会对吴应箕不公,社会压根不知道他是谁;也没有谁在针对吴应箕,他一个秀才还无法纳入朝廷的针对范围。但他为什么不考不上?不是他错了,他努力苦读且才华横溢;也不是考试制度错了,考试制度对所有人都是一般的公平公正,考不上只是因为考试制度和他不合适。考试制度是不会变的,想考上了了吴应箕必须做出改变,否则他将成为考试制度的又一个受害者。事实上吴应箕也对无法通过考试进行了深入思考:自己的能力无容置疑,从小便聪明,学习也刻苦,但考试一直不中,连现在手里的秀才文凭也是地方政府降分录取才得来的,最终吴应箕认为:错的不是他,是考试制度。于是吴应箕开始呼吁教育改革,反对高分低能,反对科举制度。
49岁时,吴应箕带着满肚子的才华和满腹的不合时宜第九次参加了举人考试。考不考的上没关系,其参加考试本身就是一件大事,大家都想看看这个逢考必挂的人才能否打破魔咒。
成为众人围观的对象,在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眼里甚至成了笑话,和一群晚辈来同台竞争,吴应箕没有感到尴尬?不知道,至少他没表现出来,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当然了,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来考试了,因为他已虚岁50。作为读书人,50应该知天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跟老天爷再硬抗下去只会更惨。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处处不留爷,爷当个体户。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