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五章 普及文字 (1/2)

太医院不敢怠慢那起死回生的药方,日夜钻研,却一时无法参透其中奥妙。

然而,药方中延伸出的寻常方子,成了太医院院判的珍宝。

尤其是一本《新生儿护育手册》,详细记载了婴儿护理的各种方法。

从孕期保健到产后恢复,无所不包。

院判欣喜若狂,立刻安排誊抄印刷,分发天下。

这本手册迅速见效,婴儿夭折率显著降低,百姓们纷纷赞颂皇帝圣明。

薛承乾的声望一时无两。

然而,面对民间的赞誉,薛承乾并未得意忘形。

明国的根基尚不稳固,外敌环伺,内忧不断。

他必须尽快让明国根基强大起来。

这日,薛承乾微服出巡,来到城外新建的炼钢作坊。

作坊内,工匠们挥汗如雨,炉火熊熊燃烧。

薛承乾看着那熊熊燃烧的炉火出神。

只要掌握了这钢铁技术,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明国内忧外患的问题。

不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抵御外敌蛮夷的问题上。

薛承乾走到一位老工匠面前,这位工匠须发皆白,却很有干劲。

手中拿着铁锤,用力地敲打着烧红的铁块,动作精准而有力。

薛承乾关切地问道:

“老人家,这炼钢的技艺,掌握得如何了?”

老工匠抬起头,用满是老茧的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道:

“托圣上的洪福,这新的炼钢法子,比以前的效率高多了,炼出来的钢也更加坚韧。”

他拿起一块刚成型的钢块,递给薛承乾。

“这位大人您看,这钢,比以往的更加光亮,更加结实!”

薛承乾用工具小心翼翼接过钢块,沉甸甸,一股灼热的气息冲上门面。

他仔细端详着,这块钢的确比以往的更加精良。

表面光滑,泛着金属特有的光泽,明显比之前的钢材质量好。

工部尚书小心翼翼地跟在薛承乾身后,擦着额头的汗,压低声音解释道:

“陛下,这炼钢之法,也是从那图纸中所得。只是这图纸太过精妙,臣等愚钝,至今未能完全参透。”

薛承乾点点头,走到一个正在淬火的工匠面前,拿起一块刚刚成型的钢锭。

仔细端详。这钢锭通体乌黑,入手沉甸甸的,散发着淡淡的金属光泽。

“硬度如何?”

薛承乾问道。

那工匠憨厚一笑,拿起一把寻常的刀剑,用力砍在那钢锭上。

只听“铛”的一声脆响,刀剑应声而断,而钢锭上却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好!”

薛承乾忍不住赞叹一声。

“虽然还未完全掌握图纸上的精髓,但这硬度已经远超寻常刀剑了!”

他转头看向工部尚书,沉声道:

“继续研究,朕要的是削铁如泥的神兵利器!所需的资源,尽管向户部支取,朕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尽快!”

工部尚书连忙叩首道:

“臣遵旨!”

接下来的日子里,薛承乾几乎天天都泡在炼钢作坊里。

和工匠们一起研究图纸,改进工艺。

他虽然不懂冶炼之术,但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他经常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在他的指导下,炼钢技术突飞猛进。很快,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精钢炼制成功了。这批精钢虽然数量不多,但其硬度和韧性都远超之前的钢锭。

甚至可以轻松地斩断普通的钢铁。

薛承乾看着这批闪着寒光的精钢,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有了这批精钢,明国的军队将变得更加强大,足以震慑宵小之辈。

精钢的出现让薛承乾看到了希望。

但他也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坚船利炮,更在于国民的智慧。

明国的文盲率居高不下,甚至连统一的文字都尚未普及。

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危机。

“工部尚书!”

薛承乾在朝堂上沉声喝道。

工部尚书连忙出列,战战兢兢地跪下:

“臣在。”

“朕命你,即刻着手文字的统一和普及工作!”

薛承乾态度坚决不容置疑的说道。

工部尚书面露难色:

“陛下,这……臣等也曾想过此事,只是这文字的书写过于繁琐,百姓学习起来颇为困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