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复明有违天命,孙雷振对袁世凯失望至极便偷偷摸摸地静悄悄离开。
他知道,自己这一走,居无定所,哪里才是他孙雷振一家人的容身之处,孙雷振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在他心里,有一个信念:只要离开京城,离开战火纷飞的是非之地,找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安享晚年。
自己随身携带的给养,不用说他这辈子用不完,子子孙孙坐着吃喝,几辈子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离开京城的第一站,便是通州的张家湾码头。
有人要问:那孙雷振去的是江南,他却为何要去通州的张家湾码头干什么呀?诸位有所不知,通州的张家湾码头,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琢郡,即现在的通州地区张家湾。孙雷振之所以将家人及马车队带到张家湾码头,那是他提前做出的线路安排。
乾隆皇帝下江南,一路上遭遇恶人欺诈,绿林追杀,江湖恩怨基本上直奔乾隆而去。
孙雷振吸取前车之鉴,一个堂堂正正的皇帝,身边绿林军无数,大力高手云集,却为何屡屡遭遇陷阱险境,不能不说世道险恶。江湖恩仇,世道恩怨,豪取抢夺,民穷财尽,哀鸿遍野。黄定尚且如此,他一个小小官吏又算得了什么。
他总结乾隆皇帝下江南之所以险境重生,多半是那乾隆皇帝好色多淫所致。
只要是美女,无论他是做什么的,只要乾隆皇帝瞄着眼,十有八九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且,乾隆皇帝一路南下,他走的是陆路。尽管他乔装打扮,还是免不了遭遇江湖及社会闲杂等见着便是惦记。
皇宫出来的人,无论再怎么掩饰,那细皮润肉,扬眉挺胸。
走路四平八稳,坐下稳如泰山。出口之乎者也,周围人等见着毕恭毕敬,稍有社会阅历的人见着都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陆路如此险象环生,他孙雷振又何必冒这个险。所以,他现在水路。从张家湾码头航船,一路南下,可以直达杭州。
且,水路只要财大气粗,人多势众,没有人和任何势力敢对一对来历不明住家船队下手。
且,孙雷振早有打算,化妆成渔民,五湖四海漂泊,不会引起土匪山贼惦记。但如果是商船船队,亦或遭遇土匪强盗设伏又不是没有这方面可能。说不定碰到打败仗的兵痞流氓,也能哄抢场上物品,又不是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因此,现在坐船,将家人家丁打扮成渔民。
将商船伪装成以捕鱼为生的渔船,孙雷振可算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
卸去大粪车的伪装,不用说路人见得纷纷掩鼻从他们随便通过。包括孙雷振的家人及家丁,被大粪熏得头晕脑涨。现在,众人终于舒口气。他们贪婪地呼吸从水面上扑面而来的新鲜空气,心旷神怡。
沿途,尽管听到大老远枪炮声传来,经风雨,见世面,所到之处,不敢靠岸久待。
买好船上用的食物蔬菜水果。即所有人的日常用品,继续南下。当渔船队来到楚州地段的时候,淮阴侯韩信的影子仿佛在孙雷振脑海里一遍遍再现。韩信,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他用计谋逼得楚汉之争的楚霸王项羽挥剑自刎与乌江。
事后,韩信被汉高祖刘邦封侯淮阴。虽然韩信聪明绝顶,要求他必须死于“三不见”中,即不见天、不见地、不见血。结果,还是没有逃过萧太后的头蒙红布死于萧太后的后宫丫鬟的长矛乱箭之中,也算是死得其所。
因为,萧太后答应了所有的条件,的确令淮阴侯韩信没有想到。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孙雷振对淮阴侯极其崇拜,只是上演巡视一周,他对淮阴地区的地方志查看之后,认为这个地方风土人情有些扁担打棺材-小料。所谓小料,即为人处世,斤斤计较,鸡毛蒜皮。如果一个人出现这种现象算是个人的人品素质问题。
但如果是一个地区的人都是这样,证明这个地方的人已经形成小气的文化和氛围。
风景自然独好,唯独不能和鸡零狗碎,细枝末节性格的人打交道。
孙雷振来自北方,都说北方人说一不二,落落大方。说话快人快语,做事,干净利落。遇事,当机立断,大刀阔斧。遇难从不退缩,一马当先。待人有礼有节,见面认识认不识问个好:您那早饭吃了没?仿佛成为大清早京城人的问候语。
当他从淮阴码头上岸时,从大街上兜了一圈之后,沿街只有人对他们身上的穿着打扮指指点点,却由此始终没见过一个人对他笑一笑,或者说点头打个招呼。我去,孙雷振满怀信心地想在淮阴侯这个地方落脚,结果这里的风土人情令他失望至极。
他扬鞭催马,赶到码头,对着船家一声吆喝:“船家,给我开船!”
“好呐老爷,您那,就坐稳啰!大家注意来,开船唻......”随着船家一声令下,十几条大船纷纷扬起风帆。只是船家掌握头船调转了方向。当船来到四岔路口的地方时,船家没有选择直行向南,而是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