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五章——十不过三 (2/3)

由的血脉又怎会轻易地甘受拘束?

各部各归各地,时间久了再深的羁绊也会变得浅淡,人心终会再散,人心散了,国——也就散了。

届时草原重归孱弱,再次上演这两百年的黑暗历史......

可谁能保证下次只是两百年呢?

元都背后的影子为了避免这一切的发生,将这些羁绊强硬地捆绑起来,用蛮横方式使其牢固,他们这代人还会觉得有被伤到,日子久了,下一代、下下代或许就会将这当成是理所当然。

纵观王朝与北境的历史,他们能有如今的辉煌,哪个不是经历过无数的分合聚离,这本就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演变。

世之所往,心之所向,皆存极径,唯时而已。

一切都将随着时间的潮流而水到渠成,偏偏一向不惧等待的草原人突然就失去了耐心。

“这话你自己明白,我们父子私下说说就算了。”乞颜良说完不忘交待他。

乞颜延能揣测出这背后的深意,足见其聪慧,他知道父亲是让自己谨言慎行,便简单回了句。

“明白。”

“那书真有你说的那般差?”旋即乞颜良忍不住问道。

他没看过那些书,只当那些老先生们多少有些真学识,才从元都带了几本卖得最好的回来,当宝贝似的给爱看书的乞颜延,没想在其口中却像是一文不值的糟粕货。

“阿齐和我说《举示录》的修订有十不过七的规矩,意思是每次修订从旧版中直接摘抄的部分不能超过七分,即便是觉得有些内容正确无误,也只能另作他文,留下的都是真知卓识和新疑妙问。”

乞颜延盯着书头也没抬,像是这世上没有什么能阻止他看下去,他又翻了一页,继续说道:

“元都那些老先生的书若是要修订,我觉得最多也就十不过三。”

乞颜良一听,神色不悦,嘴上不客气起来。

“这些老东西怕是不肯真正把会的东西全盘交付出去,只想把自己脑子里最有用的东西存吝着,留给自己人。

他们那些人掌握的学问没有一点是原创,还不是我们祖上传授下来的,我们祖上教这些东西的时候,可没他们那没多私心!”

他站起来挽起弓对着空处,引弦至肩,眼神凶狠得像是要送人出世,准是在心里瞄准了那些元都的老先生,但弦上依旧没搭箭。

“你不去,我就得去,真是麻烦。”他松开弦,收势说道,牢骚中带着弓弦的颤鸣。

“不是还有拖拖吗?”

瞅了瞅一旁打盹的大鵟,拖拖正是它的名字,有时会帮乞颜家送送信,乞颜良拿弓敲了敲鹰架,将那发瘟似的鸟吵醒,引得它半张翅膀跳来跳去,不满地直叫。

“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们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拖拖去了就回不来了,到时他们谎称没收到消息,又得再催上几遍。”

“什么时候走?”

“就这几天,刚收到来信,王朝的二殿下近期会到察拉宋,表面上说是来见他的生母,谁知道是不是王朝那边又动了什么心思,届时术狼王将请他的宝贝外孙与各部族首领一起在元都庆祝新年。”

乞颜良放下弓,拿了块肉逗着鸟,每次那大鵟快要叼到那肉,他就故意扯远些,戏弄了好几回才让其落在自己膀子上安稳地吃肉。

“这才没回来几天。”乞颜延看着书说。

他这话虽依旧不咸不淡,乞颜良却听出自己儿子心里舍不得自己,他眉目一柔。

“你知道的,我在一个地方待不长久,可有什么要我带的?”

“......随便拿条串珠。”看书的人想了一会儿道。

“又是串珠,每年给他带串珠,你不嫌腻吗?”乞颜良略显嗔怨。

“阿齐没其他想要的。”

“唉......”他本还打算说点什么,想了想却只不耐烦地补上两句“知道了,知道了。”

随即带着大鵟就往外走,打算靠放鸟来打消心里的憋屈,刚走到乞颜延身后,便听见冷冷一句。

“她还好吗?”

“快死了。”乞颜良同样冷冷回答。

“这样啊。”

背后传来轻块的鼻息。

“好歹是你的母亲,你别高兴成这样。”乞颜良说。

“您不也一样?”乞颜延怼了一句。

父子二人看不到彼此的面容,此刻脸上却默契的带着释然的微笑。

乞颜良首先恢复过来,他转过身将手臂向乞颜延头上横去,故作凶狠地喊着:

“你个小鹰崽子!拖拖!叨他耳朵!”

那大鵟估计早就想这么干了,它兴奋地拍着翅膀,张开尖锐的喙对着那耳朵叨了好几下,却都只叨着几根头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