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系列小说 走在长江左岸 ——《》四十九 (2/2)

人。

梅小红站在春波船上,船家和行人笑着看她,林一林和毕悟水双双为她拍照。

“谢谢你们,耽误你们过河时间了。”

“不用谢。我们都没有急事的。”

声音刚落,船已划向对岸,留下一串谈论:

“这么好的水色,也不怕太阳晒黑了。”

“有的人,水色天生就是好,越晒越白。”

轻舟远去,梅小红即兴在船埠头放声高唱:

每一支牧歌都是回家的路,每一片思念都是飘香的音符。

远方的人啊梦里回故乡,人在天涯外心已在归途。

每一份眷恋都是开花的树,每一片落叶都是我的倾诉。

无论有多远,无论在何方,永远不会忘故乡的泥土。

云朵上的梦爱在最深处,我多想再回到遥远的最初。

琴声悠扬带着我回家,尝一口马奶酒滚烫了泪珠。

云朵上的梦我心的归宿,请接纳我的爱对你的祝福。

一路拾起遗失的岁月,闭上眼让脚步随风起舞…….

船上的渡河人议论之声向南岸漂去,梅小红的歌声追着他们,她穿云裂帛的声音,唱哭了两个大男人。上车后,梅馆长问:

“他们说水色好。什么是水色?”

“我们乡下人说人长得水灵,皮肤白嫩,就说水色好。”林一林解释。

毕作家说:“梅馆长永远不老,还和我刚结婚那时一个样。我们乡下人说这样经老的人叫‘不改样’。”

“今天真是农村包围城市。”梅小红自说自笑,乡村的许多话,她真的听不懂。

“这么好听的歌,叫什么名字?”毕作家问。

林一林代答:“叫《云朵上的梦》。”

车过古河,北沿江高铁正在造桥,路断了。他们从石溪绕到了栏杆集,到了肥东地界。滁河仿佛突然消失了,再无踪影。此时已经是下午两点。毕悟水建议停车吃饭,梅小红提倡吃自带美食。林一林用北斗导航,查滁河源头。

“还有半个小时就到源头水库了。”林一林说。

“那我们干脆到源头野餐吧。”梅馆长同意毕作家的意见。

经青天大道至黑洼水库,他们方知这是到了包拯的故乡,怪不得叫青天大道。水库边停满了小轿车,放风筝的、垂钓的、打牌的、搭帐篷休闲的……应有尽有。

“你们看山里那一大片房子是干什么用的?”毕悟水问。

顺着他的手指和目光,他们都看到了几十排青砖瓦房。

“我们过去看看,就在那里吃午餐吧。”两个大男人听从水色好的美人建议,向房子走去。

那是曾经的军营,现在已经空无一人。

“这里环境不行,我们向源头走,用活水就餐。”

毕作家和林一林接过梅小红提的两个袋子,三个人向水库上游走,果然,很快就听到了潺潺流水声,水活泼跳跃,清澈见底。

“看,那片古老的梧桐森林里又现出更大一片军营。”

路边贴着一张严肃的告示,提醒任何人不得侵占毁坏营房。最高大的梧桐树下,有一张石桌,梅小红将桌面用水洗净,把袋子打开,又拎来携带的水壶。很高兴地说:

“水果面包饮料开水,各取所需。”

他们立在青石圆桌边吃着喝着,这时候从山上走下来两位穿便装的军人:

“你们是来旅游的吗?请尽快离开这里。这里虽然不是军事禁地,但也规定不能久留。”

“这些军营是什么时候建的?”毕作家问。

“比你年龄还要大。建的时候,我们还没出生呢。”

“你们的营房不在这里?”梅小红问。

两个人指着山林更深处:“在那边。请慢用快走。”

说罢两个便衣又消失在森林中。

吃过迟了许久的午饭。梅小红问林一林:“你需要休息吗?”

“这里不能久留,我们还是走吧。”

毕作家说:“真奇怪,山里居然住的是海军。”

“你怎么知道的?”

“那大告示牌下面有落款单位。”

林一林他们已经看到了源头活水,回程便从高速直接回城了。

从高速返回,不过90分钟。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