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走在长江左岸
林一林出院了。
“毕作家,陪我出去走走好吗?”
“去哪里呢?你的身体怕是不行啊。”
“可以的。完全好了。”
“我们去哪里呢?”
“我早就想顺着滁河看看。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条对应的河流。”
“好啊,我也正想看看这条逶迤的河。把梅馆长也带着吧?”
“不知道她是不是愿意去?”
“她肯定愿意的,她对水有一种天然的好感,况且是这样一条美丽的长河。”
梅小红得知情况打电话给林一林:“你能开车了吗?过段时间再去吧,等你完全好了的。”
“我已经完全好了呀。放心吧,现在河岸都是柏油马路,双车道的。”
“那你开着车还怎么看河呢?这哪里陪你看河啊?是你陪我们看河啊。”
“到了风光迷人的地方,可以停下车来看啊。”
“那就好,我们明天八点半出发,从彩虹桥上滁河大堤。”
那天,梅小红带上一大壶开水和两大袋水果,三个人一辆车出发了。正是油菜花黄的时节,滁河大堤坡上全是金黄的野菜花,展眼远望,冬小麦像绸缎一样在春风里起伏。
林一林将车停在三圩进退洪闸。
毕作家问:“怎么叫进退洪?到底是进还是退?”
“是既能进也能退。发生内涝时,把圩里的洪水进到滁河里,如果滁河的上游突降暴雨,发大水了,一旦水位超过警戒位置,立即就将河水退到圩里,三圩就成了蓄洪区。这个位置就是当年央视直播的爆破点。以后再也不用炸坝了。通过这个节制闸,可以调节洪水进退。既安全又方便。中国的基建,举世无双。”
林一林说完,三个人凑到工程宣传栏去看,果然如此。
看了进退闸庞大的闸门和坚韧的钢索,以及几层楼高的机房,他们上车继续前行。不远处,一桥飞跨南北,那是官渡滁河大桥。
林一林深情地说:
“当年我到安师大论文答辩,这主桥刚造好,大雪封门,万里无车无船,我是爬上主桥,走过去的。”
“那么高,你怎么上得去的?”毕作家问。
“两头都有冻在冰里的脚手架,我攀爬的时候,手套差点粘在上面。现在的交通条件让你‘坐地日行三万里’。多好啊。”
毕作家看着远方:“河滩上有好多水牛呢。你过桥后停车,我去看看它们。”
车一停妥,毕悟水就下了车下了坡,草滩上十几头水牛好奇地看着他。他想骑上一头大牛的脊背,却怎么也爬不上去。三番五次,那头牛不乐意了,疾步走开了。毕作家还不死心,想骑一头小牛,那小牛却将牛角顽皮地对准他,吓唬他。站在大堤上的梅小红着急地大喊:
“快上来,别被它挑着了。”
林一林笑着说:
“挑不着,牛是温顺的,它只是不愿意让他骑,毕竟是陌生人。”
毕作家几番蹦跳,大脑门上满是汗水。他气喘如牛地爬上坡:
“我小时候放牛,那牛见我个子小,都把头低下来,我攀上牛角,它昂头把我送上牛背。这些牛,太不近人情了。”
“你那牛是你的朋友,朝夕相处,当然友好。”
林一林说着,开动了轿车。梅小红把湿纸巾和水杯递给丈夫。笑着说:“我看牛那么个庞然大物,心里就害怕。”
正说着话,前方河滩上一片白,她问:“那是天鹅吗?”
林一林将车停在错车位上,对她说:“这些都是家鹅。到端午节就可以出栏了。”
“这哪里有栏,无边无际,仿佛白云落河滩。毕作家,我去跟白鹅照张相。”
“叫林老师照,我气还没有缓过来。”
林一林和梅小红下到河滩,那群鹅白云一样漂到了河边。
“就这样照挺好的,蓝天绿草碧水白鹅美人,漂亮极了。”
“我想抱一只大白鹅照相。”
“大鹅也会啄人的。它劲可大了。”
“那就这样照吧。”
看着林梅照完相,微笑着走回来,毕作家恍惚中觉得他们更像两口子。林一林发动车子继续前行:
“前面有一个古镇,镇边有一个小渡口,常年有船,方便群众过河。”
车行不久,果然看见有蜿蜒的台阶伸向河边,蓝底红字标牌上写着“赤镇埠”。有一只纤巧小钢铅,甲板被脚板磨得锃亮。船在岸边,有三两行人及电动自行车即将往对岸去。梅小红笑着说对船家说:
“大姐,能让我照张相再走吗?”
“快来吧。美景不能误美人。”那船家仿佛是位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