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章 皇宫中 (1/2)

正讨论着呢,肖海突然停住,问肖善:“小善,你是贺琦的老师,接触过皇上吧。这皇上性子怎样?”

“杀伐果断,也心胸开阔。咋了?”

“咱俩写的那奏章啊!详细是详细了,但皇上会不会觉得太啰嗦了,心情突然暴躁!君王一怒,然后你懂的…”

“君王一怒,流血飘橹是吧?小叔,你话本看多了吧!当今皇上心胸开阔,只要说得有理、对天下百姓有利,骂他都可以!我阿爷说过,皇上经常被御史台的人抓到错处怼得无话可说!”

“皇帝都有人敢惹?”

“皇上海纳百川,只要说得对、有理,他都能接受。你那奏章用白话文写没事,事关人命啰嗦点好。要是真有问题,你敢说我也不敢写!”

“那皇后呢?”

“皇后叫孙秀,出自隘泾孙氏。皇上还是青王时她和自家兄长曾就追随左右,出谋划策。”

“为人呢”

“秀外慧中,国母气象。”

“哦,那好。刚才说到哪了?”

“双引号单引号。”

“双引号,表未一个人说话。单引号呢就是这句话是借用别人的”

京安城,皇宫。

午后的太阳已经过了最炙热的时候,暖洋洋地笼罩着整个皇宫。

贺界音,大峡国皇帝。面容刚毅,两撇八字胡微微向上翘起,下额棱角分明。双眼微微呈褐色,眼神深邃好像能看透一切又好像并没有在关注什么。

就在刚刚,他收到了来自泾原道贺坤的书信,还有肖海和肖善联名的奏章。

看着奏章和书信的厚度,贺界音笑了笑。

已经几日没有见到贺坤了,以前习惯了他每天的请安,突然没了,还有点不习惯。

用小刀挑开蜡封,慢慢摊开纸张。贺二很想知道这孩子在泾原伤兵营都看到了些什么。

信写得不多,原本以为是儿子这几日的所见所闻。没承想,看了三遍他也不明白贺坤的疑惑到底是什么,因为这简单的只言片语他也想不明白。

节奏,断句,释意,同样的一句话,一个简单的分隔便立刻呈现出不一样的意思。

想来想去,搞得贺二也很奇怪。肖海举这么多例子最后到底要说些什么。

“书同文,车同轨?这肖家人到底要做什么?难不成要对经书的释意作一个标准?让天下读书人都能信服的标准?”想了想,贺二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可笑。

摇了摇头:“这谁能做到?我现在贵为一国之君说句话都有可能阳奉阴违。”

给读书人做一个标准?

那些世家大族,对知识的垄断,底层百姓可能感受不到。但作为社会上层的贺界音可是深有体会!

肖家想给经书释义作一个标准,这种行为无异于挖世家墙角!世家能眼睁睁看着!

这些世家,子弟遍布全国,牵一发而动全身,就算是自己贵为一国之君,想动他们也是力有不逮。

这清贵了千年的肖家能行?

贺二想不明白,有些烦躁。把信搁到一边,望向屋外的树有些出神。

挥挥手,身后一宫装丽人停下了手中摇晃的蒲扇,见贺二有些烦躁,她刚想开口询问,却听贺二说道:“梓童,你说真的有人能像始皇帝那样,给天下读书人做一个统一的规范么?”

梓童是皇后的一种称呼,既有尊敬又有亲昵之意。

皇后笑了笑:“这怎么可能呢,同一本书,小时候读和现在读,能体会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天底下的读书人那么多,谁能这么有本事能把让所有读书人读一本书到最后的理解都一样。”

贺二牵着皇后的手走出大殿:“我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可刚才我看到坤儿的信了。说肖家真准备立个标准,而且似乎已经有了头绪,他本想多听一会儿,奈何却被颜善以家学为由被赶开,你也看看信吧!”

说完挥了挥手,内侍迈着轻盈的步伐快速的把书信给拿了过来。

孙皇后快速的看完,惊奇地说:“从节奏到断句再到释意,这安排倒是精妙。妾身很奇怪,他们用什么来断句?

学生求学,先生教书,从竹简到书本,多少年了都是这样子。

有了问题,通常是学生求问,先生解答!

口口相传至今,这也是那些大家族长盛不衰的最大秘密,身为先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都能上百姓天天贡奉的天地牌位!

学生出人头地,又反哺恩师,提携同门!长此以往盘根错节,经营关系!家族力量此形成。肖家……”

贺二着皇后坐在门槛上,摊开书信,轻声说:“坤儿不会胡说。肖家人教书育人、做学问数千年之久,更不是敝帚自珍小气之辈。既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