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颗大树,还是树下那个位置。
肖海在简易的桌子上捧着一本古书聚精会神地看着。
现在,这颗大树成了肖海、辛明玉等自认为是读书人的聚集地了。在这里讲故事、讨论、写字、…当然了,贺琦、辛明玉等人吵架争论也是首选这里。
原来的地面被踩踏得平整、硬实。
有人在树下支了几块木板,放了几个木桩子、石墩子。总不能说个事,都站着吧!
肖海看了一会儿,“也没个标点符号,不知从哪里断句!有些字不认识只得半蒙半猜的!太伤神了!”叹了口气捶了一下桌面,咬咬牙又接着往下看。
不一会儿,喘了口粗气揉揉太阳穴又捶了几下桌面…
不远处的小文内侍瞥见了,有点奇怪。那书是肖善给的,到底写了些什么?竟让平时和颜悦色的肖海看起来很难受的样子!
那桌子只是随便搭的,真怕被捶散架了!
肖海又捶了两下桌面,把书往桌上一掼,“真是看不了一点!老祖宗们这么聪明,写书为什么非得从右往左竖着写,又不是竹简!九成人天生就是右撇子、天生就习惯往右。难道他们就没发觉,往左看书这样违反人体生理机能的事吗?不别扭吗?”
习惯了从左往右横着看书写字的肖海,开始认真地研习一本古书,觉得难受至极!
想起昨晚在肖善略显崇拜的目光中,信誓旦旦地说在回家前一定把落下的功课给补上,决不再让家人特别是阿翁失望,否则就是个牲口!
难道要让大侄子看轻自己!难道真当个畜牲!肖海满心懊恼,一脸愁容,只得又捧起书本…
原本想着在回家前多看点书,否则家里个个都是饱学之士,自己一个正经圣人子孙张口却是粗陋话语…虽说在地球上好歹上了十几年学,但是涉猎广泛、学的又杂,和这个世界上常年研习经史子集的读书人在气质上一眼就能看出差别!
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回到那个儒学世家的家里,要是连一两个典故都不知道,就凭自己学的那点文史知识可能和目不识丁的粗汉没多大区别!
只是没想到这书这么难读,这枪这么难磨!
肖善从营帐里出来,看到自家小叔难受的样子,嘴角的笑意很是明显。这小叔以前就怕读书,这阵子不知从哪里得了些精妙学识和手段,但这怕读书的性子还是没变!
不由得调侃道:“小叔啊,才半个时辰呢就坐不住了?我要是这样,屁股早被阿爷打开花了!”
肖海揉了揉太阳穴说:“这书读着是真难受。”
肖善笑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叔多看几遍,读得通了就不难受了。”
肖海一脸愁容:“这大半天了我一遍都没读完呢,要不你给我讲讲得了!”
肖善接过书本,边翻边说:“你以前就这样,一提读书就像要了命似的。”
肖海一听,怪不得从地球穿越宇宙来到这里,原来都是怕读这样的书啊,同道中人呐!
肖善接着说:“要想把落下的功课补回来,就从这本《肖氏家训》开始。后面还有几本书呢,都是老祖宗亲自挑选的。”
关于家训、家风的文章,在地球上也学过一些,大多是勉励或劝诫后人,该如何行事、如何学习、如何接人待物的。属于议论文,并不难理解。
但一字一句读起来就难了,里面还有很多典故、事例。哪怕文章下有注释,但若是没人解读,肖海估摸着以自己的读书习惯怕是一个月都读不完一本,而肖善可是带来了好几本!
辛明玉、贺琦、和环等人在不远处看见肖善准备讲学了,也围了过来。
贺琦朝肖善拱了拱手,才坐在一个木桩子上。
“…夫学者,为增益自身…年岁少时如日初光,精神易束,学之易进…壮年进学,思虑日散…及老思虑易怠,须学而实习…
…昔明王圣帝,常学常习…吾等凡庶之辈更应学习不怠…
求学是为了加强自身修为,小孩子富有朝气,又不会被日常琐事困扰,容易集中精神…”
肖善边读边讲解,肖海神色如常像是早就了解了;辛明玉、和环似懂非懂;贺琦随着读书的节奏摇头晃脑,如饮琼浆;贺坤虽贵为皇子,依然一脸恭敬;……
肖善停了停说:“这是《勉学篇》,想必各位都读过了。”
《肖氏家训》虽是肖家人写的,但却是公开的,而且文笔上佳并不晦涩,属于是常见读物。普通学子都能在市面上或亲友处得到。
肖善放下书,接着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句话各位是怎么理解的?”
和环抢着说:“这个我知道,说的是身上要藏着一把利器,在合适的时候见到仇人,掏出来就攮死他!”
辛明玉也附合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