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玄甲军不受朕的控制后,朕就感觉不妙。你当年率三千人马击败东突厥,朕以三千玄甲军击败窦建德,都是以少胜多。”
“先是玄甲军不听命于朕,现在又大军压境,预示着大唐已危如累卵。”
……
大汉,长乐宫。
汉武帝刘彻英姿勃发地端坐着,眼里闪过一丝艳羡,艳若桃李的李夫人正翩翩起舞着。
李夫人见刘彻并没像以往那样盯着她的舞姿,而是在那目视远方。
随即停下了舞步。
“陛下,您在想什么?是不是臣妾的舞姿不美了?”李夫人娇声道。声如其人,娇滴滴得如婉转的鸟啼。
刘彻摇摇头。
“朕在想,这个李恪居然能调动玄甲军。玄甲军比朕的军队还要恐怖,以少胜多横扫过突厥,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居然被李恪用音乐训练出阵法。”
“朕断言,如果李恪一声令下,大唐百万雄师将不敌。”
李夫人将一颗新鲜的紫葡萄送入刘彻嘴里。
“臣妾不懂国事,只知这个李恪似乎很有谋略,懂得隐忍以退为进。”
“这个李世民枉为千古一帝,连朕都没有这个称号,眼光却如此差,这么好的皇子,却让他去了别国,为他人做嫁衣裳,让大乾壮大。”刘彻不屑一顾地道。
……
大唐。
长孙无忌的府中今日热闹非凡。
五姓七望的门阀士族聚集一堂。
长孙无忌对外宣称与同僚聚餐。
因为都是文人,又加上打着不议国事的旗号,所以不算妄议国事。
五姓七望在大唐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其势力可与皇族相媲美。
他们甚至能够决定科举。
曾任宰相的段文昌也属于门阀士族,他曾举报,当年被录取的进士中有十四人都胸无点墨。
并声称他们都是官宦子弟,凭借关系才被录取为进士。
这无异于是一件天大的事。
于是皇帝派人调查。
主考官直接被降级,可是看似正义凛然的段文昌,却是因为自己打了招呼的人落榜才如此作为。
五姓七望直接把科举攥在手里,录用的都是世家大族士族。
寒族庶族只能望科举兴叹。
唐朝宰相中有一大半是门阀士族,五姓七望占了一大半。
有时五姓七望连皇族都看不上眼。
“长孙大人,让我们来是商谈蜀王一事的吧。”荥阳郑氏道。眉间依稀有傲色,头仰得高高的。
荥阳郑氏是皇族后裔,曾出过宰相,所以自恃甚高。
“是呀,让你们来是商议蜀王的事,据说陛下想让蜀王回大唐。”长孙无忌愁眉不展地道。接着,叹了一口气。
“长孙大人不必烦恼,咱们五姓七望联合起来,一同向陛下上奏章,阻止蜀王回大唐。朝堂上一大半是我们五姓七望的人,其余的也都是门阀士族。”
“寒族庶族只有一两人,连发言权都没有。”清河崔氏道。一脸的轻蔑,嘴角下垂鼻孔朝天。
崔氏是炎帝后代,清河崔氏更是世袭嫡系子孙的出身,比博陵崔氏的血统纯正。
长孙无忌苦笑着摇摇头,说道:
“话虽这样说,可是我看陛下似乎有意让蜀王回大唐,如果陛下执意而为,咱们几个加起来也无用,陛下毕竟是一国之君。”
太原王氏见状安慰道:
“咱们跟陛下晓明蜀王回大唐的不利之处,陛下自然会听咱们的。”
说着,一副笃定的样子。
“绝不能让李恪回来!要让他死在大乾!”长孙无忌咬牙切齿地道。
范阳卢氏转动着滴溜溜的小眼睛,打着坏主意。
“我倒是有一个办法。”
“快说!卢大人总是这么吞吞吐吐么……”陇西李氏面露不悦。
在这里面陇西李氏觉得自己的姓氏最高贵,因为李世民就出身陇西李氏。
跟当朝皇帝一个姓氏,当然要高人一等。
范阳卢氏阴恻恻地道:
“现在大唐边境几十万大军压境,陛下为此忧心忡忡,以致茶饭不思。”
“如果咱们让蜀王跟这件事扯上关系,让陛下觉得如果蜀王回大唐会有谋反之心,你说陛下还会不会让他回来?”
“自古君主最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皇子也不行。最后即使不成功,也让陛下跟蜀王心生嫌隙。”
众人拍手称快。
“妙啊,卢大人,此计妙就妙在大唐边境正好有大军,蜀王如被扣上谋反罪名,恐怕永世不得翻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