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有关系,也是因为李恪去了大乾,大乾越发兵马强壮,大唐却反而被虎视眈眈。
证明李恪是个大福星。
大唐如今危在旦夕,召李恪回大唐,肯定能扭转乾坤。
长孙皇后点点头:
“是啊,杨妃前两天还在臣妾面前念叨着想见公主。”
“杨妃作为娘亲,儿子却在别国,连媳妇也没有见过,杨妃在臣妾面前哭了几个时辰,说恐怕哪天连孙子都见不到,臣妾作为母亲,听后甚是难受。”
李世民眼里闪着亮光,他突然想到了办法。
“那朕就明天修书一封,就说朕和杨妃想见恪儿和公主,让恪儿回大唐。还有,你作为恪儿的母后也想他了。”
“不如飞鸽传书吧,这样会快一些。”长孙皇后建议道。
“对,你看朕都高兴得糊涂了,飞鸽传书更快些,快点回大唐,也好解了朕的烦恼。”李世民拍了拍额头。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
堂堂天可汗,千古一帝,现在居然沦落到求弃子回大唐的地步了。
一只信鸽扑腾着翅膀飞到了大乾。
信鸽飞到了李恪手里,李恪将信鸽脚上的信取了出来,展开。
“现在想到要我回大唐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李恪嘟囔道。
说着,他将手里的信撕成碎片扔在地上。
眉眼间尽是桀骜不驯,与以往那副温润如玉的样子截然不同。
“就待我也修书一封,告诉你们,别拿我母妃来要挟我,如有任何行动,大唐边境兵马随时行动!到时候可别怪我不客气!”
李恪的飞鸽传书到了大唐李世民手里,李世民慢慢打开被卷成一团的纸。
“这小子,去大乾没几个月,字也长进了不少,遒劲有力,于刚劲中不失柔美,却又不显阴气,有大家风范。想我大唐书法家比比皆是,褚遂良,王羲之等都举世闻名,恪儿这字与他们相比,只怕不相伯仲。”
“陛下,臣妾不知那上面到底写了什么,让陛下如此高兴。上面都有些什么?恪儿带公主几时回大唐?”
长孙皇后一脸焦急地道。
长孙皇后平时仪态万方,进退有度。
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失态过。
只因信上的内容让长孙皇后急欲知晓。
可是李世民却盯着上面的书法夸赞了半天。
要知道,李世民也喜爱书法,他能文能武,在书法上有极深的造诣,所以看到李恪的字欣喜异常。
李世民的书法以行书见长,大气雍容中透出一股浑然天成。
并显出遒丽之美。
他是第一个将行书刻入碑的首创人物。
《温泉铭》是李世民所创,其艺术造诣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李恪的书法看上去赏心悦目,所以李世民异常激动,忘了看上面的写的什么。
李世民有些尴尬地将纸条递给了长孙皇后。
“朕真是糊涂了,你看看上面写的什么吧。”
他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更像一对普通夫妻。
李世民在长孙皇后面前与其说是帝王,不如说是丈夫。
长孙皇后仔细地看了起来,细细长长的眼眸晶亮无比。
不一会儿脸上的表情由希翼变成失望。
李世民见长孙皇后这副表情,心下了然,他拿过纸条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
“什么?恪尔说他身体有恙,暂时不能回大唐?”
李世民颇为意外地道。
“不如就将大唐御医派去大乾,跟恪儿治好病后回大唐?”长孙皇后道。
此时李世民面上的表情意味不明,不知道在想什么。
“恪儿在信上说十分想念父王母后,并未提起杨妃,看来恪儿这是想让朕忘掉杨妃,担心朕将杨妃作为质子,朕不想做那种事,可是,如果没有别的办法了,朕只好将杨妃……”
“恪儿这是……不想回大唐。”
李世民欲言又止,眼里闪过一丝狠厉。
对于帝王来说,什么都可以是工具,包括爱情和亲情。
甚至是儿女。
只要江山永固,其他的都不足惜。
“万万不可呀,陛下,杨妃是恪儿生母,陛下这样做,可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大唐边境兵马说不定跟恪儿有关,到时候如有异动,大唐将会朝不保夕。据说兵马有几十万之众,大唐众将老矣,恐怕……”
长孙皇后阻拦道。
声音里透出焦急,眉间忧色毕现。
与她以往端庄雍容的样子截然不同。
“朕又糊涂了,只要在恪儿这件事上,朕就会糊涂。当初不该让恪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